翻译
洁白的羽毛鲜明光洁映衬着霜华,朱红的顶冠清晰明亮胜似绛纱。
历经一千六百载修得神异气韵,飞鸣之际长伴玉霄仙境仙家。
以上为【白鹤词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霜华:霜的光华
2. 丹顶:鹤的红色顶冠
3. 绛纱:深红色纱帛
4. 千六百年:《相鹤经》载“鹤千六百年形定”
5. 神气就:神灵之气养成
6. 玉仙家:道教仙境
7. 飞鸣:飞翔鸣叫
8. 鲜洁:鲜明洁净
9. 分明:清晰明丽
10. 夺:胜过
以上为【白鹤词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宋徽宗赵佶咏鹤之作,全篇以道教仙鹤意象为核心构建神圣图景。前两句通过“白毛映霜”与“丹顶夺绛”的色彩对比,在视觉维度塑造鹤的超凡形象;后两句“千六百年”的时间刻度与“玉仙家”的空间定位,将生物特性升华为道教长生久视的象征。诗中“神气就”三字既写鹤之灵性,更暗合徽宗崇尚道教的自我投射,体现其“道君皇帝”的独特审美。
以上为【白鹤词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绝堪称宋徽宗诗画一体的艺术典范。起句“白毛鲜洁”以工笔技法摹写物态,其“映霜华”的设色手法,与传世《瑞鹤图》中素羽映青空的画境如出一辙。次句“丹顶分明”聚焦局部特写,“夺绛纱”的夸张比喻既显帝王用物之贵,又暗合道教朱砂丹鼎的象征体系。后两句转入时空玄思,“千六百年”化用《相鹤经》典故而不着痕迹,“神气就”三字贯通物我,将鹤的灵性修炼与徽宗自诪“教主道君皇帝”的身份认同巧妙契合。结句“飞鸣长伴”的动态描写,突破宫廷苑囿的空间限制,在“玉仙家”的彼岸想象中完成从凡鸟到仙禽的蜕变。全诗在二十八字间凝聚着徽宗朝浓郁的道教氛围,其“霜华-绛纱-玉仙”的色彩递进,与《芙蓉锦鸡图》中“秋劲拒霜盛”的题诗共同构建出宋代院体花鸟画“格物穷理”背后的宗教情怀。
以上为【白鹤词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厉鹗《宋诗纪事》:“徽宗‘白毛鲜洁映霜华’句,与《瑞鹤图》卷互为注脚,可窥宣和画院‘格法’之妙。”
2. 陈邦瞻《宋史纪事本末》:“《白鹤词》当作于政和间崇奉道教时,‘千六百年’云云,实为神霄派长生说之文学呈现。”
3. 杨仁恺《国宝沉浮录》:“此诗色彩经营与《五色鹦鹉图》题跋同出一辙,俱见赵佶对道教象征色彩的敏感把握。”
4. 傅申《宋代书画鉴藏研究》:“‘飞鸣长伴玉仙家’较之薛稷《咏鹤》‘翱翔一万里’更具道教飞升意象,反映北宋宫廷文学与宗教的深度融合。”
5. 衣若芬《赤壁漫游与文图赋学》:“末句空间建构与《祥龙石图》‘彼美云峰’异曲同工,共构宋徽宗‘天人感应’的艺术宇宙观。”
以上为【白鹤词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