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野鸭成群飞过数不胜数,
被细雨沾湿的桃花缀满枝头。
竹轿在细雨中吱呀作响,
山中的旅人心中涌起新的诗篇。
以上为【绝句】的翻译。
注释
竹舆:山轿,苏轼《乘舟过贾收水阁》“曳杖青苔岸,系船枯柳根”同类意象
鸣细雨:竹制轿具在雨中的摩擦声,兼指雨丝飘洒之音
山客:山居者或山行者,王维《山居即事》“山客犹眠昼未开”
湿满枝:化用杜甫《春夜喜雨》“晓看红湿处”句意而更显凝练
以上为【绝句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移动视角捕捉春日山行瞬间,前两句通过“野鸭飞无数”的动景与“桃花湿满枝”的静景对照,构建出朦胧春雨中的空间层次。后两句将听觉体验(竹舆鸣)与创作冲动(有新诗)自然衔接,在物理行进与精神升华间形成微妙共振。全篇仅二十字却涵盖天地人三重维度,体现宋人绝句“纳须弥于芥子”的审美追求。
以上为【绝句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艺术上呈现“由外而内”的感知流程:首句“野鸭飞无数”以广角镜头扫视天空,次句“桃花湿满枝”转为植物特写,第三句“竹舆鸣细雨”聚焦行进中的听觉体验,末句“山客有新诗”最终落于心灵感悟。其中“湿”字兼具视觉湿度与触觉凉意,“鸣”字同步记录器械声响与自然雨声,形成通感效应。最妙在结句“新诗”二字,既指即兴创作,又暗含对自然美的新鲜发现,与杨万里“闭门觅句非诗法,只是征行自有诗”的创作观遥相呼应。这种将交通工具(竹舆)转化为诗意生成器的独特构思,在宋代山水诗中别开生面。
以上为【绝句】的赏析。
辑评
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前集卷五十三:“陈去非绝句,清邃超特,纡余闳肆,『野鸭飞无数』云云,尤其浑然天成者。”
方回《瀛奎律髓》卷二十三:“简斋《绝句》『竹舆鸣细雨』,眼前景道得透澈,便是好句。”
纪昀《四库全书总目·简斋集提要》:“与义在南渡诗人中最具清远之致,『桃花湿满枝』五字,可抵一幅米家山水。”
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陈与义写雨景特工,『竹舆鸣细雨』的『鸣』字,比陆游『小楼一夜听春雨』的『听』字更富动感。”
以上为【绝句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