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清晨退朝回到北阙,傍晚走出南宫送别暮春。
在朝中担任丞郎并非闲散官职,归来以诗酒自娱才是闲适之人。
仍常思念山水泉石多成梦境,还在感叹官服未曾离身。
终究不如归隐山下去,心头眼底俱无尘俗牵挂。
以上为【晚从省归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省归:从尚书省下班归家
2. 北阙:皇宫北门,代指朝廷
3. 南宫:唐代尚书省别称
4. 丞郎:尚书省左右丞及各部侍郎
5. 散秩:闲散官职
6. 泉石:山水自然
7. 簪裾:官服冠簪衣襟,代指官位
8. 两无尘:心境与视野俱清净
9. 暮春:春末
10. 诗酒:作诗饮酒的闲适生活
以上为【晚从省归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时空对照勾勒中唐官员的双重生活,首联“朝回北阙”与“晚出南宫”的朝暮循环,暗含宦海生涯的机械重复。中二联“丞郎非散秩”与“诗酒是闲人”的身份切换,揭示官职与真我的矛盾,“泉石成梦”与“簪裾未离”的内心挣扎凸显精神困境。尾联“山下无尘”的终极向往,将谢朓“既欢怀禄情,复协沧洲趣”的仕隐平衡,升华为对心灵自由的绝对追求。
以上为【晚从省归】的评析。
赏析
白居易此诗在看似平淡的纪事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思。首联以“朝回”与“晚出”勾画官员的标准日程,但“值清晨”的朝气与“送暮春”的怅惘形成微妙反差,暗喻政治生命与自然节律的冲突。颔联运用“非散秩”与“是闲人”的悖论式表达,既符合其时任太子宾客的实况(正三品显职却无实权),又体现其“中隐”哲学的精髓——在体制内保持精神独立。颈联“犹思泉石”与“尚叹簪裾”的持续张力,恰是白居易晚年“形骸黾勉班行内,骨肉勾留俸禄中”(《咏怀》)的真实写照,其“成梦”的虚幻感与“未离身”的现实感构成存在主义式的拷问。尾联“终是”二字斩钉截铁,将此前所有徘徊凝练为终极抉择,“心头眼底两无尘”化用慧能“本来无一物”的禅机,在空间性的“山下”与精神性的“无尘”之间,完成从物理隐退到心灵解脱的诗意升华。
以上为【晚从省归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·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:“乐天此诗‘归来诗酒是闲人’七字,真得陶渊明《归去来》神髓,而‘丞郎非散秩’的仕宦确认,尤见其‘吏隐’智慧。”
2. 清·乾隆御选《唐宋诗醇》:“结句‘心头眼底两无尘’与王维‘行到水穷处’同其超妙,然白诗更多人间烟火气。”
3. 近人陈寅恪《元白诗笺证稿》:“‘尚叹簪裾未离身’可与其《中隐》‘似出复似处’对读,俱见唐代士大夫调和仕隐之新范式。”
4. 傅璇琮《唐代诗人丛考》:“诗中‘晚出南宫送暮春’的暮春意象,既写实景又喻政治春天消逝,与刘禹锡‘玄都观里桃千树’形成互补叙事。”
5. 谢思炜《白居易诗集校注》:“‘两无尘’的复合结构
以上为【晚从省归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