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你凭借风力飞入青云高天,我却被人们驱赶混迹于鸭群之中。
我有着雪白的脖颈、霜白的羽毛和红红的脚掌,请看看,我哪一点比不上你呢?
以上为【池鹤八绝句鹅赠鹤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白居易(772—846):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新乐府运动倡导者,诗风平易通俗而寓意深远。
2. 《池鹤八绝句》:白居易所作组诗,共八首,以鹤为中心,通过鹤与鸡、鹅、鸢等禽鸟的对话,寄寓人生感慨与社会批判。
3. 君:指鹤,古人视鹤为仙禽,象征清高脱俗。
4. 青云:高空,喻指高位或显达之境,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有“闾巷之人,欲砥行立名者,非附青云之士,恶能施于后世哉?”
5. 我被人驱向鸭群:鹅被圈养于水塘,与鸭为伍,喻贤才被迫混迹庸流。
6. 雪颈:洁白如雪的脖颈,鹤与鹅皆有此特征。
7. 霜毛:羽毛洁白如覆霜,形容羽毛纯净。
8. 红网掌:鹅与鹤的脚掌皆呈红色,且趾间有蹼如网。
9. “请看何处不如君”:以反问强调自身资质不逊于鹤,暗指遭遇不公非因才能不足。
10. 此诗属“禽言体”:拟禽鸟口吻抒怀,是唐宋常见的寓言诗形式,如杜甫《朱凤行》、韩愈《驽骥》等。
以上为【池鹤八绝句鹅赠鹤】的注释。
评析
白居易《池鹤八绝句·鹅赠鹤》是组诗中的一首,以鹅的口吻向鹤倾诉不平,借禽鸟之语讽刺世道不公与人才埋没。诗中“鹤”象征高洁得志之士,“鹅”则代表虽具才德却被庸俗环境所困的贤者。鹅自陈形貌之美(雪颈、霜毛、红掌),质问“何处不如君”,既显自信,又含悲愤。全诗语言浅白而意蕴深沉,通过对比与反问,揭示了现实中“能者未必得用,庸者反居高位”的荒诞,体现了白居易一贯的讽喻精神与对寒士命运的深切同情。
以上为【池鹤八绝句鹅赠鹤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仅四句,却层次分明,情感跌宕。首句“君因风送入青云”写鹤之腾达,似得天助;次句“我被人驱向鸭群”写鹅之沦落,实受人制——一“因风”一“被人”,对比强烈,点出命运差异不在自身而在外力。后两句转为鹅的自我申辩:“雪颈霜毛红网掌”三处特征,与鹤无异,甚至更显丰腴健硕;结句“请看何处不如君”以质问收束,语气由委屈转为倔强,充满不甘与自信。全诗看似咏物,实为寒士鸣不平:才德相当,为何一飞冲天,一陷泥涂?白居易借此揭示科举、仕途中的不公,语言通俗如口语,却力透纸背,体现了其“惟歌生民病,愿得天子知”的创作宗旨。
以上为【池鹤八绝句鹅赠鹤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洪迈《容斋随笔·续笔》卷二:“乐天《池鹤》诗,托鹅语以自况,‘雪颈霜毛’之句,清丽可诵,而‘何处不如君’一问,尤见孤愤。”
2. 清·沈德潜《唐诗别裁集》卷十四:“以鹅比鹤,形相似而遇殊,末句质问,正见才士失职之悲。”
3. 近代·俞陛云《诗境浅说》续编:“此诗借鹅语写抑塞之怀,虽寥寥数语,而才士不遇之感,溢于言表。”
4. 当代·陈贻焮《唐诗鉴赏辞典》:“白居易善用禽鸟对比寄慨,《鹅赠鹤》一诗,以平等之姿诘问命运之不公,平易中见锋芒,是其讽喻诗之精炼代表。”
以上为【池鹤八绝句鹅赠鹤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