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齐有富人,家累千金。


其二子甚愚,其父又不教之。



一日,艾子谓其父曰:“君之子虽美,而不通世务,他日曷能克其家?




父怒曰:“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,岂有不通世务者耶?




艾子曰:“不须试之他,但问君之子,所食者米,从何来?


若知之,吾当妄言之罪。

日日老莱衣,更解风流蜡凤嬉。


膝上放教文度去,须知:要使人看玉树枝。



剩记乃翁诗,绿水红莲觅旧题。

湿垫缘竹径,寥落护岸冰。


偶然沽市酒,不越四五升。


诗客爱时景,道人话升腾。

负米承亲愿已赊,耻随鸡鹜啄泥沙。


一朝投绂真高士,万卷藏书旧世家。


齿发未衰非药物,山林不返为云霞。

徐公精笔老生神,石刻犹能妙夺真。


几为通书翻丧宝,愈令好事惜传人。


锋铓半折犹能健,圭璧微瑕自足珍。

汝祖积阴德,汝翁多读书。


汝生天报施,汝死又何如。


修短有定数,贤愚莫问渠。

昨应童科日,群儿立下风。


丰姿倾众目,文采动诸公。


两耳能兼听,六经皆暗通。

亘古英灵在,颜回有后身。


年才十三岁,才过万千人。


学到由天悟,文高见理真。

夜半金城破,身随铁马飞。


横挥三尺剑,突出万人围。


勇锐资神力,功名与愿违。

王谢风流本自长,天教洪井发珍藏。


定知东海新金斗,可继文安旧印章。


龟去岂无江上恋,鹊来今得石中黄。

东都曾见汝生时,客舍孤吟夜忍饥。


忆昨能为鸐鹆舞,只今应诵脊令诗。


傥无气节如元礼,便有功名似药师。

芳兰阽粪壤,贞女议少房。


为计堕媒舌,父母惑如簧。


女子何所知,衷心不分明。

往时诸李在江都,文采风流一代无。


每得清诗如小谢,已闻前辈许封胡。


好松久已埋深涧,老马今犹忆旧途。

早识参知公,矫矫一世师。


东序悬钟镛,西清列敦彝。


及乎觏象贤,宛然慨风仪。

卜筑初成万象开,高风不让景夷台。


九峰云气时时合,三泖波光面面来。


共道将军人似树,宛然仙尉市名梅。

禹乂以穷死,寄悰风与骚。


诸儿尽舒俨,孽子是枚皋。


小赋不堪饱,薄游空自劳。

先朝论吏部,简要有王戎。


今日郎君长,居然乃父风。


束书游太学,起草擅江东。

怪底春山桂开早,仙籍浮香远相告。


固知钟爱在贤郎,谁谓笔根无显报。


亲宾来贺如云奔,车马煌煌于氏门。

桥门博士本忘机,柿叶房深隐翠微。


好是白云携不去,朝朝飞上老莱衣。

青年藉甚王推府,得郡吞江复据湖。


楚楚骅骝当道路,英英秋月坐冰壶。


三槐旧业承非忝,驷马高门望与俱。

作戈如挽百钧弩,腕力想能回万牛。


江夏当年有童子,未闻落笔写银钩。

群儿墨汁翻老鸦,尔独落纸生龙蛇。


郎罢不须频掣笔,渠今自会画江沙。

锦车西去水东流,汉节何年送解忧。


独上青山自惆怅,强歌黄鹄少淹留。


遗踪不逐哀笳断,丽句空增北渚愁。

子政平生宜谅闻,故应有子嗣清芬。


读书行见破万卷,识字岂惟能八分。


年少便宜观上国,诗成真可张吾军。

山下柴扉不浪开,杨生端为老夫来。


欲报封君无一事,只将枉句赠生回。

分明眉目绿双丫,意气融融十岁华。


若要终身行路正,须防小学入门差。


人心不古皆流俗,师范如今独当家。

曾看老马五花纹,骥子风神又出群。


世上骊黄总相似,不知谁为扫千军。

东壁图龙势最雄,气连西壁雨云通。


葛陂一杖无人识,双剑飞来野寺中。

三为众,一日寿。
秕糠前,珠玉后。
非面朋,乃益友。

病夫憔悴浙江边,谁恻穷途旧橐单。


尺素不闻倾塞雁,扁舟未至望沙滩。


羁栖久客情无赖,邂逅相逢意倍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