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无复龙山对孟嘉,西来河伯意雄夸。


霜风可使吹黄帽,樽酒那能泛浪花。


漫遣鲤鱼传尺素,却将燕石报琼华。

朝阳岩前不结庐,下眺江水百步馀。


春泉溅溅出乳窦,青沙白石半洿途。


不到津头二三日,谁知江水涨天墟。

浔阳郊郭间,大水岁一至。

闾阎半飘荡,城堞多倾坠。

苍茫生海色,渺漫连空翠。

抚枕时时犹叹欷,阨穷已极畏凶饥。


雨声淅沥孤斋冷,客梦萧条万里归。


山邑风雷移蜃穴,海城水潦半民扉。

水亭凉气多,闲棹晚来过。


涧影见松竹,潭香闻芰荷。


野童扶醉舞,山鸟助酣歌。

熟水无多吃,烹茶未要来。


从教十分渴,连扫两三杯。


岸树背船走,江波闪日开。

高安昔到岁方闰,大水初去城如墟。


危谯堕地瓦破裂,长桥断缆船逃逋。


漂浮隙穴乱群蚁,奔走沙砾摧嘉蔬。

天灾自古有,昏垫弥今秋。


霖霪溢川原,澒洞涵田畴。


指途适汶阳,挂席经芦洲。

稽天巨浸洗南荒,尚有千峰骨立强。


民未降丘应宅此,举头天壁有囷仓。

沙行水宿几江南,石斗龙求久已谙。


秋水故应旋面目,顺流东望为君惭。

谁知山中水,忽向舍外流。


谁知门前路,已通溪中舟。


穷蛇上竹枝,聚蚓登阶陬。

不如无道国,而水冒城郭。


岂敢问天灾,但惭为政恶。


湍回万瓦裂,槎向千林阁。

夜雨声喧万壑雷,奔流明日自天来。


深疑瓠子河初决,复讶浮山堰始摧。


水涸成梁真漫尔,山行乘橇信悠哉。

相望千家信不通,悬知春在雨声中。


蹇驴欲去愁泥滑,安得西飞六尺鸿。

雨涨平池绿似淮,半扉春水眼慵开。


无钱得买扁舟去,莫道旧来今不来。

积年梅雨动兼旬,咎证源源殆有因。


狐假虎威饶此辈,鼠穿牛角念吾民。


涎流白饭难侥幸,汗滴青秧浪苦辛。

今岁知何处,天刑亦惨哉。


潢池犹未静,洚水复为灾。


民叛非无说,官贪有自来。

黑风吹海海夜立,倏忽平地生波涛。


囊沙拥水门急闭,飞浪已越城墙高。


漂庐拔木无万数,安得江揵淮阳包。

可怜赤城霞,酿作石梁水。


一郡垂欲鱼,卧龙犹未起。

先朝开殿策贤良,第一鹓班侍玉皇。


仙籍谪来唯太白,岁星收去是东方。


西清共识含香吏,中禁仍呼尚玺郎。

六月滇黔水大来,端州城门不敢开。


左右双江争一口,白波倒卷失嵩台。


咽喉最苦羚羊小,水花四飞如白鸟。

天决鉴江灌高凉,一夕水高三丈强。
西南二门白昼闭,城中城外愁汪洋。


大雨滂沱不得止,飓风吹倒牛与羊。

峡口片云时启闭,风雷更助建瓴势。


水头十丈似黄云,两岸崩崖苦相制。


牵舟直上望夫台,万壑千岩往复回。

山云一夜雨,溪涨疾于飞。


小市通为壑,幽居半及扉。


木披龙有迹,墙断鹤无归。

夜半传呼河入室,揽衣下床深没膝。


旧来水不到谯门,老巫归咎西门君。


西门君去老巫舞,明年却娶河伯妇。

踏歌喧喧杂铙鼓,潭边呼龙令作雨。


龙嗔挥水十大馀,千村万落几为鱼。


寄谢龙神且安处,熟睡深潭不惊汝。

百谷驰东南,三江浇吴会。


积阴漏云汉,涌水翻积块。


斯民既昏垫,我稼堕颠沛。

暴雨逐惊雷,从风忽骤来。


浪驱三岛至,江拆二仪开。


势恐圆枢折,声疑厚轴摧。

七星岩下醉神仙,犹占龙床水底眠。


我有一樽延寿酒,月明今夜对南山。

客路一千里,羊肠八百盘。


时时行树杪,往往异人间。


竹缆牵江暝,絺衣入峡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