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承明促入旧仙班,此日膺舟尚许攀。


返照只看归鸟乐,临风仍羡去鸿闲。


夕郎高议传青琐,学士清盟向碧山。

诸贤名价重南州,岘首吴兴亦胜游。


痛饮争呼明月至,狂歌欲断彩云流。


那知碧浪重湖夜,别作金台万里秋。

结庐虽傍市,种竹近成林。
乍到安禅地,终谐大隐心。
开轩迎苑月,隔牖度城砧。
陪祀频烦下紫清,冒寒长记旧经行。
风生古堠惊鸦宿,月满荒城听马鸣。
花鸟送君今日路,溪山回首隔年情。
青阳忽云迈,南讹秩炎晖。
烦蒸厌房栊,美游城西垂。
风日清且嘉,百卉纷葳蕤。
瑶缄迢递自南州,为问罗浮桂树幽。
求友和年悬两地,代兴一矢共千秋。
弥天霞绮今遥散,照乘明珠忽暗投。
数尺冰壶千尺雪,五经腹笥九经潭。
虚席黄扉思远道,舛门朱履尽奇男。
争看据地旋双袖,何事同曹惜一簪。
白头月旦喜经题,远别新知意转凄。
共说天南威凤起,却怜江北杜鹃啼。
玄黄莫问群龙战,函盖还须只手提。
节藏泥滓气凌空,荐俎宁知肉味重。
未许韦编充简策,已胜丝黍诳蛟龙。
短萌任逐霜刀重,美干须烦雪壤封。
与君曾有十年期,今日真能称往时。
天下论才如尔少,匣中看剑喜吾知。
应教翰藻争金石,渐有风猷属鼎彝。
浮沉休自转相猜,客有停杯想渡杯。
火宅正将乘鹿去,海潮初听妙音来。
云含药草三春长,座拥莲花四色开。
若问梅花事,年来异往年。
每从千树里,争报几枝先。
间发暂前度,繁开仍后缘。
吟眺几徘徊,聊人是早梅。
直愁花易落,不厌客频来。
辨蕊时披竹,寻芳更上台。
杨柳章台,早香絮落尽,游丝空结。
庭院谁伴吹箫,黄昏奈何月。
春去也、珠帘似雾,便钗影钏声都灭。
草木皆秋色,离骚动美人。
梦魂何处得,翰墨故疑神。
谁与歌燕市,空知泣楚臣。
九天珠玉落尘寰,直送西登剑阁关。
一夜分明宿天上,来朝依旧走人间。
似公国士知能几,愧我平时学未娴。

云间刁斗过边州,沙际丘亭舣客舟。


涨水方忧三峡崄,短筇犹作两岩游。


蛟龙矫矫拿云起,琴筑泠泠绕榻流。

返耕意未遂,日夕登城隅。


谁道山林近,坐为符竹拘。


丽谯非改作,轩槛是新图。

昔在颛顼,命南正重以司天,北正黎以司地。
唐虞之际,绍重黎之后,使复典之,至于夏商,故重黎氏世序天地。
其在周,程伯休甫其后也。

太史公曰:“先人有言:‘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。
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,有能绍明世、正《易传》,继《春秋》、本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之际?’”意在斯乎!意在斯乎!小子何敢让焉!


上大夫壶遂曰:“昔孔子何为而作《春秋》哉”?太史公曰:“余闻董生曰:‘周道衰废,孔子为鲁司寇,诸侯害子,大夫雍之。
孔子知言之不用,道之不行也,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,以为天下仪表,贬天子,退诸侯,讨大夫,以达王事而已矣。

此山名自西京传,丹台紫府天中天。


似闻云鹤时降集,应笑磨蚁空回旋。


我来适此秋景晏,青枫叶赤摇寒烟。

诏许归蓬荜,性本爱丘山。


临水知鱼乐,披林共鸟闲。


劳劳车盖影,渺渺隔重关。

起凤才华锦水头,鸣銮仙步上瀛洲。


文传庄叔栖云集,赋奏金卿花萼楼。


何国白环曾入贡,至今青海未全收。

宫锦换渔蓑,浮家倚芰荷。


月邀三太白,水漾百东坡。


击汰归恒晚,鲛人识棹歌。

三脊羞封禅,灵琼续楚辞。


绿樽藉芳草,彩笔赋山茨。


千载青霞意,应同孔稚圭。

太乙遥分种,红云仙岛香。


爽气金茎上,恩波银汉傍。


田田新咏好,留刻戏鱼堂。

后皇嘉树底,香影覆秋盘。


樵子逢王质,幽人对谢安。


兴来歌楚颂,策杖暮盘桓。

早岁辞芸阁,归来卧蕙櫋。


巳寤邯郸梦,犹注逍遥萹。


郊扉未可闭,洪崖时拍肩。

瑶草岩姿丽,金沙海色新。


射干翘凤羽,薜荔长龙鳞。


谢氏芝兰砌,还联玉树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