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温温土炉火,耿耿纱笼烛。


独抱一张琴,夜入东斋宿。


窗声度残漏,帘影浮初旭。

经窗灯燄短,僧炉火气深。


索落庐山夜,风雪宿东林。

看尽江湖千万峰,不嫌云梦芥吾胸。


戏招西塞山前月,来听东林寺里钟。


远客岂知今再到,老僧能记昔相逢。

孤舟路渐赊,时见碧桃花。


溪雨滩声急,岩风树势斜。


猕猴悬弱柳,鸂鶒睡横楂。

山店不凿井,百家同一泉。


晚来南村黑,雨色和人烟。


霜畦吐寒菜,沙雁噪河田。

天公要饱诗人眼,生愁秋山太枯淡。


旋裁蜀锦展吴霞,低低抹在秋山半。


须臾红锦作翠纱,机头织出暮归鸦。

看山须看山表里,不然看山还误事。


平时只爱万峰青,落日惟存数尖紫。


浙江船上多少人,往来看山谁识真。

前山欺我船兀兀,结约江妃行小谲。


乘我船摇忽远逃,见我船定还孤出。


老夫敢与山争强,受侮不可更禁当。

一声黄鹄夜深归,栖雀惊鸣触殿扉。


北斗半垂楼阁外,风幡浑欲上云飞。

淡天如水雾如尘,残雪和霜冻瓦鳞。


织女无言千古恨,素娥有意十分春。

暗滩水落涨虚沙,滩去秦吴万里赊。


马上折残江北柳,舟中开尽岭南花。


离歌不断如留客,归梦初惊似到家。

古寺沈沈僧未眠,支颐将客说闲缘。


一溪月色非尘世,满洞松声似雨天。


檐底水涵抄律烛,窗间风引煮茶烟。

郡国何时极,羁愁触处生。


望随天不尽,春共野兼平。


烟树淮南阔,渔盐楚俗轻。

夕阳低欲尽,春浅色萧萧。


暝色催归牧,炊烟向晚樵。


疏星临水际,远火隔村桥。

辞阁玉堂东,依然昔所从。


旧池空叹凤,残友不成龙。


制稿流尘积,砖花驳藓重。

东湖欲上月,寒鸟已栖烟。


何处相期宿,柴门汀树边。


未尝新漉酒,犹望远来船。

两只脚挨转磨。
一副牙关嚼错。
连日施药医人,大似把船放舵。

古寺初投棰,荒陴已授更。


雪飞穿幕片,风作撼窗声。


今日招提境,当年敌骑营。

陈王斗鸡道,安仁采樵路。


东郊岂异昔,聊可闲余步。


野径既盘纡,荒阡亦交互。

一僧垂乱发,杉阁夜寒饶。


开锁容铺榻,求钱为造桥。


猕猴窗外啸,鼯鼠烛前跳。

八十雪眉翁,灯前屡歔欷。


问之尔何者,不语惟抆泪。


良久云老矣,未始逢此事。

衰鬓惊年暮,闲心与地偏。


对君何所似,春近夕阳边。


短烛照无梦,寒灰拨有烟。

高人抱幽独,薄暮款松关。


坐久为予说,城中无此闲。


孤灯堪引兴,清论不离山。

儒服方袍两秃翁,两家元是一家风。


归田我欲效元亮,结社师真如远公。


雁荡此生看未足,虎溪一笑偶然同。

夙驾逾城廓,决策戒行游。


良朋欣屡集,积潦况初收。


鸣鸟盈芳甸,嘉树蔽层丘。

城中望灵山,缥缈隔云雾。


沿回至山麓,山形始呈露。


大仰摩青穹,鸟道不可度。

昨夜双星会鹊桥,好风佳月度今宵。
天孙晓发银河落,帝昊秋成宝穑饶。
玉露尚添荷缊藉,金风不惜柳飘飘。
东原山馆夜,灯下食楂梨。
共看团圆子,因怀连理枝。
轩昂怜汝大,辛苦愧吾痴。
夜宿东山下,人家隔板桥。
泉声霜下起,雾气月中飘。
芋子兼皮煮,松枝带节烧。
笼中一灯尽,笼外几蛾回。
夜久僧同话,霜明门半开。
寒声虚竹院,秋色净莲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