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街头旋买双芒屩,作意登山殊不恶。


苍崖无罅竹鞭逸,崩石欲坠松根络。


凭高开豁快送目,历险崎岖危著脚。

去年寒雨中,骑驴度剑阁。


今年当此时,卧听边城柝。


巍巍千尺像,与我两寂寞。

城中长恨不见山,出城见山如等闲。
曹溪过了过岑岭,不惟山粗石仍犷。


山如可师癞满顶,石如陈三瘿联颈。

杖屦千崖表,波涛万顷前。


琼天吹不定,银地湿无边。


一石当流出,孤尖卓笔然。

庐阜冈势断,江流漭相通。


大孤如小冠,插入奫沦中。


我欲蜕浊浪,往驭扬澜风。

围野千山暑气昏,大峨烟霭亦缤纷。


玉峰忽起三千丈,应是兜罗世界云。

大江来从万山中,山势尽与江流东。


钟山如龙独西上,欲破巨浪乘长风。


江山相雄不相让,形胜争夸天下壮。

行尽重云几曲山,回头方见碧峰寒。


天将仙掌都遮断,元恐尘中俗眼看。

春草茫茫阔,春江渺渺流。


断魂欲谁诉,极目使人愁。


更过天垂处,应无地尽头。

扪萝直上鹫峰头,缥缈平沙瞰碧流。


匹练中分吴越地,双高对表帝王州。


凭虚霁景骄相袭,入暝湖光炯不收。

人言大孤丑,不及小孤妍。


若向鄱阳去,南风也系船。

绝壁衔飞阁。
倚寒空、嶒嵘窈窕,是谁雕琢。
六代兴亡如逝水,烟冷千寻铁索。

昨夜北峰寺,雪声如玉砂。


朝看大云壑,处处生红霞。


一自李仙去,千年山月斜。

鄱阳古渡留遗冢,湖口烟鬟露淡妆。


九女何由从童子,两姑那肯嫁彭郎。

涉险愁逋客,凭高快旅人。


谷深疑子午,河决念庚辰。


城郭围千雉,楼台簇万鳞。

太一祈年肃盛仪,灯前亲拜竹宫时。


燎烟夕殿皆青玉,法供春筵尽紫芝。


雍畤旧传周室礼,汾阴今侍汉家祠。

桐柏山头客未归,深栖真与世情违。


璧投淮渎龙争避,锡过胎簪鹤并飞。


黄绢共持花水供,白云偏恋薜萝衣。

风送龙舟正落潮,山形盘踞郁岧峣。
帝图久已超三代,王气何曾数六朝。
樯橹中流江路迥,旌旗夹岸海天遥。
春风出江城,千里送行迹。
朝辞浔阳郭,晡击湓口楫。
回首眺大孤,危屿立空阔。
凤凰山对凤凰台,曳屐攀援破紫苔。
长堑当年称地险,石门终古向天开。
孤帆云尽横江去,九镇春深细雨来。
稍入东胶界,即见大牢山。
峰攒侔剑戟,嶂叠类云烟。
棱棱插巨海,渺渺漾中川。
起晓寻幽意气豪,冥冥重雾湿征袍。
天扶宝势千山拱,海助寒声万籁高。
休数兴衰两蜗角,从来忧乐一鸿毛。
冷翠转深黑,望之如空天。
森沈白日底,傲睨群峰前。
险势开阴峡,飞流注大川。
放棹东南去,天寒岁向阑。
子男同祀典,姊妹各名山。
白点涛头影,青浮雨后鬟。
龙楼佳气绕钟山,凤瓦参差苑树闲。
一片日华凌晓霁,金光浮动翠微间。
微茫烟浪接平沙,棹入幽深处处花。
天阔恍疑非世界,岸回方觉有人家。
帆前细雨春将尽,云外疏钟日已斜。
雨遍不崇朝,云惟泰山有。
岌峘既相属,郁蒸气遂厚。
隮如一突炊,蓊若万马走。
岩窗旅枕每晨兴,残月余光树几层。
露鸟乍惊邻院鼓,晓船犹带过江镫。
天留一水陪行客,秋借青山住老僧。
铁塔高临铁瓮城,天风浩浩送江声。
古来文物南徐盛,眼底楼台北固横。
渔笛乱催新月上,海门遥束暮潮平。
薄暮交游尽,残山老弟昆。
漂摇羽尾急,跋涉胫毛存。
落叶辞荆树,荒云守蕨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