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倚天巉绝玉浮图,肯与彭郎作小姑。


独秀江南知有意,要三二别四三壶。

翛然金园赏,远近含晴光。

楼台成海气,草木皆天香。

忽逢青云士,共解丹霞裳。

东城抱春岑,江阁邻石面。


崔嵬晨云白,朝旭射芳甸。


雨槛卧花丛,风床展书卷。

人情依旧岁华新,今日重招往日宾。


鸡黍重回千里驾,林园闇换四年春。


水轩平写琉璃镜,草岸斜铺翡翠茵。

扬州驿里梦苏州,梦到花桥水阁头。


觉后不知冯侍御,此中昨夜共谁游。

闲绕洛阳城,无人知姓名。


病乘篮舆出,老著茜衫行。


处处花相引,时时酒一倾。

六朝文物草连空,天淡云闲今古同。


鸟去鸟来山色里,人歌人哭水声中。


深秋帘幕千家雨,落日楼台一笛风。

蕲竹能吟水底龙,玉人应在月明中。


何时为洗秋空热,散作霜天落叶风。

淡红衫子透肌肤,夏日初长水阁虚。


独自凭阑无个事,水风凉处读文书。

黄钟巨挺两舂容,何幸幽居近学宫。


坐对江山增浩气,力追齐鲁欲同风。


颂诗闻道求何武,家法行看试左雄。

石壁早闻僧说好,今来偏与我相宜。


有山有水堪吟处,无雨无风见景时。


渔父晚船分浦钓,牧童寒笛倚牛吹。

江上见僧谁是了,修斋补衲日劳身。


未胜渔父闲垂钓,独背斜阳不采人。


纵有风波犹得睡,总无蓑笠始为贫。

池阁初成眼豁开,眼前霁景属微才。


试攀檐果猿先见,才把渔竿鹤即来。


修竹已多犹可种,艳花虽少不劳栽。

宝坊云构压河流,梁日东南宿雾收。


涌塔千层排候雁,丛楹四注倚阴虬。


低翻楚蕙鲜风晓,横逗吴飙下濑秋。

溪木萧条一凭阑,玉霜飞后浪花寒。


钓鱼船上风烟暝,古木林中砧杵乾。


至竟道心方始是,空耽山色亦无端。

珠殿香軿倚翠棱,寒栖吾道寄孙登。


岂应肘后终无分,见说仙中亦有僧。


云敛石泉飞险窦,月明山鼠下枯藤。

峰抱池光曲岸平,月临虚槛夜何清。


僧穿小桧才分影,鱼掷高荷渐有声。


因忆故山吟易苦,各横秋簟梦难成。

寺锁双峰寂不开,幽人中夜独裴回。


池文带月铺金簟,莲朵含风动玉杯。


往往竹梢摇翡翠,时时杉子掷莓苔。

明眼荷衣是水乡,秋深花木尚昌昌。


织虫声急曾何慕,听雨心平暂得凉。


塔外明虹生指顾,林间新月隐微茫。

孤云夙世一画师,丹青自结元君知。
行逢镇东两斗奇,泚笔为写无声诗。


檐牙四绾天棘丝,角影倒插寒涟漪。

常寂常居常寂里,年年月月是空空。


阶前未放岩根断,屋下长教海眼通。


本为入来寻佛窟,不期行处踏龙宫。

年来独向此游频,谢氏青山与寺邻。


朱槛夜飞溪路雪,碧林晴隔马蹄尘。


波穿十里桥连寺,絮压千家柳送春。

板阁常晏眠,偶独起清旦。


月落檐鸟语,烟开客船散。


长江色自澄,汀树声空乱。

水阁中宵动,寥寥起远思。


秋风生折苇,星彩动寒池。


白社孤前约,青云少旧知。

务简凭危槛,凝然感物华。


孤村经野烧,极浦见渔家。


滩急舟难渡,山高日易斜。

池馆隳摧古榭荒,此延嘉客会重阳。


虽渐老圃秋容淡,且看寒花晚节香。


酒味已醇新过热,蟹黄先实不须霜。

池馆隳摧古榭荒,此延嘉客会重阳。


虽惭老圃秋容淡,且看黄花晚节香。


酒味已醇新过熟,蟹螯先实不须霜。

雨濯苔衣水镜明,风摇荷扇露珠倾。


空堂送暑萧萧意,高树吟秋恻恻声。


笑以稻粱邀鹤舞,莫将钟鼓使鱼惊。

溪梅已烂漫,溪水方绿净。


惜春聊插花,愧花还照影。


淹留待烹茶,初觉昼日永。

点点新萍帖水,蒙蒙乱絮萦风。


尽日推琴默坐,有人池上亭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