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浔阳江色潮添满,彭蠡秋声雁送来。


南望庐山千万仞,共夸新出栋梁材。

小楼秋夜月明底,仰不见天惟见水。


岸巾独立四无人,白月青天伴杨子。


谁知横玉作秋声,一声吹尽九陌尘。

悯雨喜见云,喜云愁不雨。


长风将怒点,慰此楼中暮。


喜雨不但人,松竹亦鼓舞。

苦遭好月唤登楼,脚力虽慵不自由。


上得金梯一回首,冰轮已过树梢头。

秋夜真成昼,西山却在东。


吹高半轮月,正赖一襟风。


清景今年过,何人此兴同。

昨夜云为祟,今宵月始妍。


如何一日隔,便减半分圆。


影里偏宜竹,光中不剩天。

谁不知侬懒,其如送客何。


叶声和雨细,山色上楼多。


出处俱为累,升沉尽听他。

夜横霜竹梦游仙,晓到馀干月满川。


山绕楼台欲无地,水环洲渚更连天。


明霞一抹朱弦直,芳草分垂绿绶鲜。

江南江北许多山,到处登临得凭栏。


老木渐丹霜有信,怒涛冲岸水生寒。


倦游半世乌三匝,往事千年指一弹。

迢递陟城隅,飞轩浩气扶。


春容来迥野,天脚入平芜。


暖吹时披拂,晴烟乍有无。

绝磴盘天界,方台枕法宫。


白龙衡划堑,丹鹫远排空。


宝树青冥底,金茎紫气中。

云端访古寺,树杪临危阁。


风厉慑草木,霜乾喜雕鹗。


天时既悽惨,人意亦寂寞。

清笳转不极,碧水望偏多。


醲酒春先醉,晴阳晚更和。


起提如意舞,自击唾壶歌。

郭外清溪溪外山,溪云飞上破山颜。


晴明天气琉璃色,何处峰头带雨还。

归时曾憩半云亭,屈指于今越几星。


重到肃容看老树,人传此树阅人灵。

苕霅水会处,楼高风快哉。


洲中白蘋动,天半故人来。


穆入周臣颂,雄胜楚客台。

岩壑风烟积,楼台气色寒。


祗园最高处,飞雪更宜看。


鹤近瑶空舞,花依绮席漫。

西望中原懒转头,十年空见水东流。


涂山漫想诸侯会,濠上聊追二子游。


大剑长刀秋正扰,淡烟疏雨暮还愁。

剑化人亡有故城,东来海气带龙腥。


烟花楼阁三千界,锦绣河山百二形。


老托神京堪自隐,醉眠秋涧不知醒。

山阁难禁宋玉悲,六朝遗恨满残碑。


青山自拥蟠龙势,玉树空传落燕词。


寒节授衣伤老大,醉乡随钟愧支离。

晚上高亭对落晖,万山寒翠湿秋衣。


江流一道杯中泻,云树千门鸟外微。


古寺频来僧尽老,重阳欲近蟹争肥。

霄汉秋高烟雾开,旧京西望一登台。


皇居迥映钟陵起,海水遥吞鹊镇来。


半岭颠风频落帽,孤亭斜日更衔杯。

去年登山近重九,今朝登山属端阳。
流光冉冉何太速?前度木叶今青苍。


青苍满径径屈曲,盘空高陟恣遥瞩。

吴钩会合久曾期,二十年来到已迟。


有客从游开径日,逢予把臂入林时。


藏书柱下今周史,作赋江头似楚词。

问是清凉寺,南朝事若何。


春阴屯树密,山色照江多。


万堞开林麓,千秋散绮罗。

蹑磴上烟丛,云木性所恋。


无风松自响,有涧路疑断。


兹山未峻极,祇齐蒋陵半。

薄暮杳何适,高高登古亭。


地无南国瘴,帘卷半空星。


石瘦长人立,潭春皓雪停。

已别城楼景,还登树杪亭。


地高邻北斗,山远接南溟。


蟾影依云断,樵歌隔浦听。

古刹石城里,逶迤丹磴攀。
殿悬秋霭树,江吐夕阳山。
法食供游馔,林杯悦旅颜。
郡楼邀会乐丰年,极目山川思浩然。
才子登临嗟昔别,使君藩屏值新迁。
前峰绿雾藏丹叶,别浦平沙衬碧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