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冬十二月岁辛丑,我初从政见鲁叟。


旧闻石鼓今见之,文字郁律蛟蛇走。


细观初以指画肚,欲读嗟如钳在口。

鲸海无风白日闲,天门当面险难攀。


尘埃掉臂离长陌,琴酒和云入旧山。


仁义未饶轩冕贵,功名莫信鬼神悭。

旅人心长久,忧忧自相接。


故乡路遥远,川陆不可涉。


汩汩莫与娱,发春托登蹑。

张生手持石鼓文,劝我试作石鼓歌。


少陵无人谪仙死,才薄将奈石鼓何。


周纲凌迟四海沸,宣王愤起挥天戈。

周宣大猎兮岐之阳,刻石表功兮炜煌煌。
石如鼓形数止十,风雨缺讹苔藓涩。


今人濡纸脱其文,既击既扫白黑分。

古磴浮沧渚,新黉锁碧萝。


要津山独立,巨壑水同波。


俎豆弥文肃,衣冠盛事多。

石鼓作自周宣王,宣王发愤蒐岐阳。


我车我马攻既良,射夫其同弓矢张。


舫舟又渔鱄鱮鲂,何以贯之维柳杨。

石鼓名天下,州庠画不如。


古祠犹汉旧,石刻半唐馀。


翠巘供凭几,寒江照读书。

韩公不鸣老坡谢,世间神物霾寒灰。


我来北雍抚石鼓,坐卧其下三徘徊。


周宣秉旄奠八柱,岐阳大狩鞭风雷。

宣王东征猎岐下,颂美声诗足雄诧。


神模鬼划不可名,斯冰后出何为者。


日皴雪剥三千年,绝无仅有争流传。

昔闻石鼓在太学,鼓形穹窿石荦峃。


髫年释褐随班行,未识研覃与扬榷。


始官翰林岁分献,晚以代祀观尤数。

石鼓韩歌掘臼科,弗知其意所云何?


兹因考古十之质,爰命图真一有窠。


慨叹曾充舂杵用,伤形已阅岁年多。


言行国学历珍弆,重道崇文功不磨。

我来太学谒孔庙,下观戟门石鼓陈。


之罘诅楚几埋没,此石照耀垂千春。


苔昏藓涩读难下,虫雕鸟剥细不分。

周家十圜鼓,散落陈仓野。


犹有夏驾石,盘盘驾之下。


秦鞭血山骨,吴猎焦野火。

谢公曾步处,石鼓尚依然。


地狭川多涨,山高浦欲旋。


不因诗句说,更复有谁传。

结绳既亡书契出,文字变化尤倏忽。


太山七十有二代,遗事昏昏万无一。


岐阳石鼓起晚周,宣王之诗史籀笔。

乘兴俄成石鼓游,可堪摇落楚江秋。


岩中名字今何在,亭下潇湘古亦愁。


万里再惊金马客,一家重上木兰舟。

须弥椎打虚空鼓,消息惟教风穴知。


顽石自来能解语,希声何必问冯夷。

涿鹿陨欃枪,共工触天柱。


西方生圣人,日落如悬鼓。

衡云烂睡六十日,江雨痛饮蒸湘头。


含情吊古忘言说,石鼓无声江自流。

石鼓灵踪渺不存,朱陵仙洞已无门。


洋洋弦诵歌邹鲁,只仰朱张道学尊。

滚滚双流合,棱棱独渚高。


亭台含气色,城郭俯波涛。


望岳川途迥,怀贤意绪劳。

松林日暮雨凄凄,十里陂田五里泥。


一月离家归未得,桐花落尽子规啼。

书在馀三策,钱空罄一囊。


问人求食米,随客度山庄。


影怯飞鸿后,啼惊猛虎旁。

戟门阶下绿苔生,凤翥鸾翔老眼明。


人纪未沦文未丧,岿然十鼓两司成。

世间相传墨薮书,五十六种名目奇。


中有岐阳石鼓迹,籀文千载存风规。


周道中兴震威武,五年巡狩修上仪。

岐阳石鼓传周宣,神武尚纪中兴年。


抠衣曾肃文庙拜,访古更读昌黎篇。


车攻马同事已往,俯仰遗迹心茫然。

合江亭外雨丝丝,地胜难逢似有期。


三哲庙深丛桂老,二翁碑古小山奇。


云屯两岸螭头现,江抱孤城燕尾岐。

我生巳年月在丑,至今已成六十叟。
人间岁月信如流,金乌飞腾玉兔走。


亮无上药驻颓龄,空有虚名挂人口。

有石兮鼓形,质礧礧兮坚贞。
始柔祇兮孕璞,实圆灵兮陨星。


玉人兮追琢,刓方兮就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