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江心蟠石生桃竹,苍波喷浸尺度足。


斩根削皮如紫玉,江妃水仙惜不得。



梓潼使君开一束,满堂宾客皆叹息。

大夏资轻策,全溪赠所思。


静怜穿树远,滑想过苔迟。


鹤怨朝还望,僧闲暮有期。

一茎炯炯琅玕色,数节重重玳瑁文。


挂到高山未登处,青云路上愿逢君。

厉廉隅而不刿,故窃比于彭耽之寿。
屈曲而有直体,能独立于雪霜之后。


伯夷食薇而清,陈仲咽李而瘦。

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,皆至。
此士人多有尊老者,皆即分布,令知下远惠之至。

曾家紫竹君家种,曾园竹与荒藤共。


藤骄竹瘁如畏人,不似君家竹森耸。


我来买宅非为宅,爱此风梢时一弄。

竹君个个面团团,此士刚方独凛然。


外貌中心俱壁立,任从痴子削教圆。

一声霜晓谩吹愁,八尺风漪不耐秋。


上座独超三昧地,诺惺庵里证般舟。

玉干一寻馀,苔花锦不如。


劲堪和醉倚,轻好向空书。


采拂稽山曲,因依释氏居。

沈冥子游巴山之岑,取竹于北阴。
便娟高节,寂历无心,霜风色古,露染班深。
每与龙钟之族,幽翳沈沈。

轻坚滑泽节仍匀,上下柯山助老身。


他日天恩许归去,提携同踏故园春。

斋心礼仙圣,不是爱山游。


山中笑何等,白发故诸侯。

老翁年少白如玉,初学裹头双鬓绿。


一心走觅梨与栗,两脚登山健如鹿。


中年脚力惊早衰,腾踔安得如儿时。

一条拄杖名无著,节节辉辉光灼灼。


伟矣虚心直又端,里头都是灵丹药。


不摇不动自清闲,应物随机能做作。

坚轻筇竹杖,一枝有九节。


寄与沃洲人,闲步青山月。

劲节棱棱瘦且坚,形模界尺出天然。


山翁甚爱资扶老,村衲无知误削圆。


偏称深衣同此矩,漫夸长笛大如椽。

秦兴版筑时,剪伐不知谁。


异代馀根在,幽人得手持。


细看生古意,闲倚动边思。

已师杖奇竹,坐亦不去手。


循摩莹且腻,瘦骨何蚴蟉。


丛枝抱奇节,两两相对走。

一枝苍节瘦,恰称地行仙。


不但挑诗卷,尤堪挂酒钱。


看梅敲雪落,引鹤卓苔穿。

紫玉新裁恰过肩,斑斑四面带湘烟。


病躯藉尔能扶直,巧手烦渠莫削圆。


世事固知方则止,时人应道曲能全。

奔走方嗟力不任,得公一杖直千金。


竹能有面如人面,人亦虚心似竹心。


渡水只愁龙欲化,入山应与凤联吟。

本是子猷园里枝,今朝分取手中携。


自怜高节虚无物,野外山行得共伊。

郁郁凌寒色,来宜此地蟠。


解衣轻盾日,假盖得秦官。


香宿风微堕,青留雨未干。

鹤骨何能尔,龙姿或果然。


锋棱四面峻,节操一生坚。


界纸书堪使,敲针钓最便。

朝晖轩与竹为邻,煮笋时时得奉亲。


因见同根分二干,欲将寸草报三春。


夷齐比节无馀子,权绰连枝有后人。

赤藤表珍奇,桃竹寄吟玩。


高情在丘壑,微物怀深眷。


徵工匝远林,弥山选一干。

筇竹杖,筇竹杖,敬斋惠我侔璆荡。
万里岷江下峡船,大竹一筒中贮两。


四明直在海东头,我得一条长在掌。

采向舜妃江庙前,得来贾客木兰船。


老宜泉石支慵态,吟称烟霞倚瘦肩。


宴坐夜和金锡憩,经行春卓紫苔穿。

我有一枝筇,夭矫如游龙。
由来博望使西域,万里持寄衰病翁。


自蜀历楚入吴越,名山胜地多留踪。

何必穷搜到大宛,仰山龙种出天然。


直方自得坤爻动,坚瘦宜居灵寿先。


剩喜登山扶病足,不妨倚壁伴清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