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五纪归来鬓未霜,十眉环列坐生光。


唤船渡口迎秋女,驻马桥边问泰娘。


曾把四弦娱白傅,敢将百草斗吴王。

小圃阴阴遍洒尘,方塘潋潋欲生纹。


已烦仙袂来行雨,莫遣歌声便驻云。


肯对绮罗辞白酒,试将文字恼红裙。

一别姑苏已四年。


秋风南浦送归船。


画帘重见水中仙。

贤人有素业,乃在沙塘陂。


竹影扫秋月,荷衣落古池。


闲读山海经,散帙卧遥帷。

阮籍为太守,乘驴上东平。


剖竹十日间,一朝风化清。


偶来拂衣去,谁测主人情。

大师铜梁秀,籍籍名家孙。


呜呼先博士,炳灵精气奔。


惟昔武皇后,临轩御乾坤。

急流勇退识真臞,昔有麻衣拨地炉。


我亦爱君云水趣,莫言雷雨趄江湖。

极目半秋色,此情聊惨悽。


行人古道上,落日破村西。


剑饮无高会,驴游困解携。

每有西归客,谁无满袖诗。


都忘将别意,竞媚向官资。


凭在屋头月,照君墙上旗。

三千功未了,大道本无程。


好共禅师好,常将药犬行。


石门红藓剥,柘坞白云生。

淮海兵荒日,分飞直至今。


知担诸子出,却入四明深。


衣必编仙草,僧应共栗林。

七里梅花自一村,县楼目断暮云深。


玉人为弄昆溪笛,尘榻空横单父琴。


知有春心传庾岭,可无雪兴在山阴。

四寂无人雪在峦,喜君乘兴酒肠宽。
上方归路踏梅影,霜月一庭天正寒。
东邦滨海帝忧劳,慎迪名卿礼意褒。
板简拜旌前宪掾,云骈骖驭旧仙曹。
庭柯露下回春色,夜浦珠还息海涛。
天下一大器,安危系平倾。
哲王慎民监,措术如和羹。
辛甘或偏长,非可制割烹。
铃斋坐啸不为颇,愁叹翻然变咏歌。
千里正忧无旧谷,一朝俄喜浃新禾。
云师蔽日如张帜,雨阵横空似拥戈。
良田方苦莠骄骄,甘雨如何閟九霄。
贤守治声喧道路,圣君德泽播黎苗。
宁容赤地炎威炽,果见青天旱气消。
此时狂敌合灰飞,致我天王下紫微。
士马生风增锐气,旌旗蔽日耀皇威。
愧无一策裨黄屋,滥逐千官扈赭衣。
平生爱明月,夜坐长忘眠。
每见冰轮上,两足先跰跹。
清赏意未足,常恐云油然。
纤纤轻草不胜锄,忽有新诗来起予。
十载光阴消蠹简,两家生计共蜗庐。
久知吾子传真诀,试与衰翁辩赝书。
久耽笔砚弃犁锄,石友申申或骂予。
涉世何殊枕中梦,误人今信案头书。
不堪秋菊雕荒径,欲趁春帆返敝庐。
曩哦佛狸谣,别我江上宅。
不忧道里远,但恐生死隔。
匆匆分袂去,悲风动悽恻。
造门剥啄笑谈馀,过我频迂长者车。
八咏继吴推翰长,一封谕蜀属相如。
岷峨诗富追风雅,韶濩声谐复古初。
老去光阴似小春,如何比得少年人。
君看桃李秋风后,纵有花开不是真。
奔走异轨辙,聚散水上萍。
谁知风月夕,同登藕花亭。
驹隙昼夜駃,尘埃鬓俱星。
令君命卿家,一经世遗子。
煌煌丹桂枝,寂寞逾五纪。
朅来山水县,辟馆贮书史。
营邱何处是,不复问归期。
世事三吴冷,风霜八月悲。
生平虽爵禄,身后只书诗。
鸳鸾纷集日,松桧掩新茔。
持节空诸路,分符谩列城。
闽山馀旧峻,淮水漾前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