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漏尽鸡号厌夜行,年来小器溢瓶罂。


弃官纵未归东海,罢郡犹堪作水衡。


幻色将空眼先暗,胜游无碍脚殊轻。

罗细无纹角浪平,半丸犀璧浦云泓。


午窗睡起人初静,时听西风拉瑟声。

日月转双毂,古今同一丘。


惟此鹤骨老,凛然不知秋。


去住两无碍,人天争挽留。

先生鲁诸儒,饮食清不溽。


空肠出秀句,吟嚼五味足。



华堂闹丝管,眸子涨春渌。

年时六月海扬尘,遥见青山起白云。


闻有高僧来诵咒,岩前抛珓问龙君。

南山上下有两龙井。
上为老龙井,一泓寒碧,清冽异常,弃之丛薄间,无有过而问之者。
其地产茶,遂为两山绝品。

幽禽多夕响,佳人延暮悲。


山馆唱高言,玄鹤鸣清池。


悠悠堕涧水,登眺有馀思。

红泥亭倒客来稀,钟磬沉沉出翠微。


无分安禅翻破戒,盗他常住一花归。

柴门草舍绝风尘,空谷耕田学子真。


泉咽恐劳经陇底,山深不觉有秦人。


手栽松树苍苍老,身卧桃园寂寂春。

井水中藏东海鱼,侧盆翻雨洗凡夫。


隔山欲共公相见,莫道从来一滴无。

山色青冥叶未红,湖光凝碧晓无风。


行穷上下两天竺,望断南山龙井龙。

我兄教我过东吴,遗墨山间无处无。


忽报冬潮催出堰,俗缘深重道心粗。

雨打荒篱豆荚垂,柴门未启立多时。


客来自掘蹲鸱煮,旋拾枯松三数枝。

引道烦双鹤,携囊倩一童。


竹光杯影里,人语水声中。


不雨云常湿,无霜叶自红。

八十霜髭不出门,老师犹是辩才孙。


高人已复如云散,旧事那堪与客论。

十里泉声咽断岩,绣衣玄衮闭朱龛。


老翁不要千山雨,只乞龙君一酌甘。

清跸重听龙井泉,明将归辔启华旃。


问山得路宜晴后,汲水烹茶正雨前。


入目光景真迅尔,向人花木似依然。

携伴行山不辞远,薄云作暝迷高暾。


才逾风篁秋景绝,绛霞一抹霜林屯。


御巡蹬道尚完好,荒榛故础知山门。

灵湫昔龙幸,杰搆周岩阿。


兵荒道场歇,寂寞稀游过。


前秋我适来,异境惊难摩。

湖堂扇残暑,山中凄已秋。


楼栏下黄叶,新悴故不留。


惊烽隔旦暮,尘语破岩幽。

饤饾杯盘野兴长,招提萧散作重阳。


坐深潭影闲云过,望浅秋晖暮气凉。


却笑清游贪寂住,翻因高处怯苍茫。

浮踪到寺似投林,我与寒泉共一心。


坡老来如前日事,慈云闲作本山阴。


坚苍入骨嵌岩树,曲折沿流绕指琴。

泷东与泷西,岩嶂蔽天起。


泷西林木深,窈冥数百里。


城与白云争,所得尺有咫。

方寸一泓碧,秋光映欲空。


月生明镜底,天在素华中。


石作银床好,浆怜玉井同。

泷西一龙井,涓滴是真泉。


有本云根里,无声瀑布边。


寒宜带冰食,暖待扫花眠。

长忆东林远法师,三生张野有前期。


经书贝叶翻重译,漏刻莲花礼六时。


长老布金多满地,高僧卓锡自成池。

一径风篁路,幽泉响石矶。


竹林秋笋瘦,苔涧晚花肥。


掠雨红晴下,冲烟翠羽飞。

汤年不过此,丘祷亦何频。


石井无多水,泥蟠讵有神。


舞雩声寂寞,剪爪事酸辛。

城北神龙去几年,近日人言归旧止。


澄潭沈沈不可近,百步之外毛骨起。


今年兴元辄愆雨,众恳问龙求滴水。

云腴养碧,月液含秋,谁分老来乡味好。
美人新摘,春到千山万山早。
牛峰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