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落帆古戍下,积雪高如丘。


强邀诗老出,疏髯散飕飗。


僧房有宿火,手足渐和柔。

拂溪十点五点雨,縠纹织出团花缕。


花头细大虽不匀,一花销时一花吐。


北风卷云如卷帘,忽然收尽玉廉纤。

竹篱短短门小小,少年独立春风晓。


柳芽缩爪尚怯寒,金粟斑斑满枝了。


过船桥下桥绝高,波清深见一截篙。

前窗向市下却帘,后窗临水开却门。


岸头杨柳报春动,溪底云天随浪翻。


隔溪数间黄草屋,绕屋千竿翠琼竹。

人家点缀荻花林,水绕阶除雪湿衿。


最是疏篱与修竹,脚根半入小河深。

人家星散水中央,十里芹羹菰饭香。


想得薰风端午后,荷花世界柳丝乡。

朝来采藕夕来渔,水种菱荷岸种芦。


寒浪落时分作荡,新流涨后合成湖。

莲荡中央劣露沙,上头便著野人家。


篱边随处插垂柳,檐下小船萦钓车。

莲荡层层镜样方,春来嫩玉斩新光。


角头一一张芦箔,不遣鱼虾过别塘。

临平放目渺无涯,莲荡蘋汀不钉牌。


雪后轻船四捞漉,断芦残荻总成柴。

岁中始再觏,方来又解携。


才留野艇语,已忆故山栖。


幽涧人夜汲,深林鸟长啼。

烟雨桃花夹岸栽,低低浑欲傍船来。


石湖有此红千叶,前日春寒总未开。

风蒲猎猎弄轻柔,欲立蜻蜓不自由。


五月临平山下路,藕花无数满汀洲。

长亭宾驭散,岐路起悲风。


千里勤王事,驱车明月中。


寒生洞庭水,夜度塞门鸿。

遥想祠宫晓色寒,卷帘聊此看孱颜。


官闲颇似苏司业,诗好全如庾子山。


觅句不妨烟雨外,浮家犹记往来间。

征帆一似白鸥轻,起揭船篷看晓晴。


梅子着花霜压岸,自披风帽过临平。

临平山下泛归船,何必荷花五月天。


记取五更霜□□,□芳桥买小鱼鲜。

行在名存一梦惺,西湖路近六长亭。


陈桥驿与临平镇,兴废何人了汗青。

楼船载甲晓闻钲,知是何营将校行。


百五十年兴废事,韩家军马战临平。

岸上频呼喝,船中剧荡摇。


倒桅将过市,落牵为逢桥。


蟹断非羲卦,渔榔即舜韶。

昔人五月临平路,汀洲藕花满无数。


此来三月过临平,雪白杨花卷波去。


杨花卷尽藕花开,今人古人俱到来。

我见青山若故人,峰峦照眼自相亲。


只应今日爱山意,便是他时傲世因。


点缀白云春缥渺,萦回绿水晚奫沦。

孤舟渺渺两山间,终日钩帘只看山。


落日半衔霞未散,疏林远暝乌初还。


悽凉离恨谁能寄,浩荡诗愁自莫删。

采藕平湖上,藕泥封藕节。


船影入荷香,莫冲莲柄折。

睡起凉生岸,钩帘坐小窗。


麦风能起柁,梅雨不鸣江。


往事心长折,归涂影自双。

一别九霄路,风烟长满衣。


已成身老大,无复世轻肥。


天阔鸟双下,山寒人独归。

晚卸风帆泊市桥,税亭民屋总萧条。


秦封不到河边柳,送往迎来枉折腰。

草绿新晴试马牙,湖边水气一村蛙。

此行真入参寥句,五月临平看藕花。

客舟系缆柳阴傍,湖影侵篷夜气凉。


万顷波光摇月碎,一天风露藕花香。

绿蒲浅水清回环,浪头雨急声珊珊。


画桡惊起远近雁,宿霭欲乱高低山。


败蓬半漏野更好,短缆数断迟转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