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龙门苍石壁,浥涧碧潭水。


各在一山隅,迢遥几十里。


清镜碧屏风,惜哉信为美。

梁园修竹旧传名,园废年深竹不生。


千亩荒凉寻未得,百竿青翠种新成。


墙开乍见重添兴,窗静时闻别有情。

夜寒生酒思,晓雪引诗情。


热饮一两盏,冷吟三五声。


铺花怜地冻,销玉畏天晴。

秋晓风露佳,天宇旷以清。


鸟雀当此时,意乐有和声。


人独不自喜,乃欲鸣不平。

少年为别日,隋宫杨柳阴。


白首相逢处,巴江烟浪深。


使星上三蜀,春雨沾衣襟。

江左重诗篇,陆生名久传。


凤城来已熟,羊酪不嫌膻。


归路芙蓉府,离堂玳瑁筵。

本来清净所,竹树引幽阴。


檐外含山翠,人间出世心。


圆通无有象,圣境不能侵。

花信风来自伊洛,稍稍花光上林薄。


经年病骨怯轻寒,裁就春衫不胜著。


累累墙底卧虚樽,醉乡何处寻城郭。

乔木生夜凉,月华满前墀。


去君咫尺地,劳君千里思。


素秉栖遁志,况贻招隐诗。

仙人缃色裘,缟衣以裼之。


青帨纷委地,独立东风时。


吹香洞庭暖,弄影清昼迟。

雀噪空城阴,木衰羁思远。


已蔽青山望,徒悲白云晚。


别离千里风,雨中同一饭。

岚翠屏环墅,溪光练抹坤。


尚书华栋改,先辈钓矶存。


久卧漳滨疾,谁招楚泽魂。

名岳在庑下,吾师居一床。


每闻楞伽经,只对清翠光。


百谷聚雪色,莓苔侵屋梁。

道情寄远岳,放旷临千仞。


香路延绛驺,华泉写金印。


日欹诸天近,雨过三华润。

历欲绵洪祚,郊宜筑巨台。


有司修祝册,天子祭高禖。


意与群情合,春随上瑞来。

徐侯嗜吴梅,健啖殊未阑。


喜气入新诗,脱手如弹丸。


遥想苍玉枝,尚带白露漙。

嵩峰三十六,皆在青云端。


宿昔望见之,恨不生羽翰。


卷脔尘土中,日月如波澜。

若木扶疏绕一亭,低枝临水水泠泠。


花边茗碗迟佳客,不信人间有醉醒。

木未幽香近小楼,微风吹入始知秋。


横塘一派烟如碧,惟许闲人尽日留。

溪光斜日两相涵,清影和香上客衫。


我即莲花花即我,水仙何用笑山凡。

绿叶丹葩接短檐,西风如剪月纤纤。


溪翁独住秋花里,斗帐新凉睡正甜。

海燕归飞雁欲南,芙蓉开日正秋三。


花间恰好斜通径,林下偏宜小结庵。

携手相期共入林,百花丛里见秋心。


孤芳静与清流合,影入澄潭何处寻。

榴火当轩暑气蒸,梅花开日又坚冰。


四时最好凉秋节,几树幽花伴一僧。

晓露光团白玉京,夕阳红沁赤霞城。


蹉跎一日成今昔,惆怅花前落叶声。

叶并秋葵怯早霜,花兼朝槿度斜阳。


与君相去溪南北,红蓼苍葭各一方。

一度秋风一度花,疏篱隔水有渔家。


老人独坐倚芳树,溪月和烟笼绛纱。

溪上看花能几何,红颜回首白头多。


儿童争唱莲花落,招得芗魂过别柯。

艳质由来不易牢,藕房零露委寒皋。


孤标独立群芳外,相伴幽人读楚骚。

白鸟低飞定露巢,赪霞高罥缀霜梢。


野塘秋色如春色,摇落犹堪作解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