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化城若化出,金榜天宫开。


疑是海上云,飞空结楼台。


升公湖上秀,粲然有辩才。

老宿禅房里,深居罢送迎。


炉红豆萁火,糁白芋魁羹。


毳衲年年补,纱灯夜夜明。

曾宫凭风回,两岸闻钟声。


百里见秋毫,搆云有高营。


化城若化出,仰攀日月行。

一溪秋水一横桥,近路人家却作遥。


柳绕溪桥荷绕屋,何须更着酒旗招。

忽从平地上高城,乃是圩塘堤上行。


厚赛柳神销底物,长腰云子阔腰菱。

山寺从来十九秋,旧僧零落老比丘。


帘松尽长青冥干,瀑水犹悬翠壁流。


人住层崖嫌洞浅,鸟鸣春涧觉山幽。

爱山日日望山晴,忽到山中眼自明。


鸟道渐非前度险,龙潭更比旧时清。


会心人远空遗洞,识面僧来不记名。

云端鼓角落星斗,松顶袈裟散雨花。


一百六峰开碧汉,八十四梯踏紫霞。


山空仙骨葬金椁,春暖石芝抽玉芽。

云里轩窗半上钩,望中千里见江流。


高林日出三更晓,幽谷风多六月秋。


仙骨自怜何日化,尘缘翻觉此生浮。

化城高住万山深,楼阁凭空上界侵。


天外清秋度明月,人间微雨结浮阴。


钵龙降处云生座,岩虎归时风满林。

突兀开穹阁,氤氲散晓钟。


饭遗黄稻粒,花发五钗松。


金骨藏灵塔,神光照远峰。

僧屋烟霏外,山深绝世哗。


茶分龙井水,饭带石田砂。


香细云岚杂,窗高峰影遮。

化城天上寺,石磴八星躔。


云外开丹井,峰头耕石田。


月明猿听偈,风静鹤参禅。

方引主人辖,转为山寺嬉。


门深当水尽,路曲入松移。


破铎摇檐鸽,寒萍蔽沼龟。

故山斜日迫桑榆,双树凋零鹤影孤。


物外老成同梦蝶,眼前人境半驱乌。


化城已入三禅定,大厦谁将一木扶。

五溪深锁烟霞,定知不是人间世。
轩然九老,排云一笑,苍颜相对。
星斗垂空,月华随步,酒醒无寐。

此君劲节保平安,坏衲幽居寄懒残。


一榻清风敷具坐,四窗凉雨卷帘看。


梵馀瑟瑟笙箫答,定起沈沈翡翠寒。

地道通辽海,山岚隐蓟门。


登城秋草遍,拂剑早霜繁。


清切闻芦管,苍茫见塞垣。

弘法曾婴难,经过此地贤。


文章斯道大,笔墨世人传。


岳色摇还壮,岩花映独鲜。

攀萝度险捷猱猿,石角钩衣屦尽穿。


莫讶远寻金地藏,也曾徐步玉阶前。

唐时升老亭,剪棘今重开。
南瞻峨嵋阙,北峙凌敲台。
新公将家子,为僧亦多才。
万里风云动壮猷,斗边剑气映南楼。
龙门客醉燕山月,鹿塞寒生漠北秋。
秣马不堪宵露下,司军应念挈壶愁。
龙沙绝塞建公祠,正气森然仰令仪。
直节可兴天下士,纯臣不愧古人师。
平生心事同天日,百代明禋荐岁时。
使星遥指古丰城,此日壶浆道路迎。
边塞天低横剑气,祁连秋早动笳声。
只修文德远人化,无俟勤兵绝域平。
谁倩冰霜一扫空,旋烘和气转春风。
野田溢水层层落,山路催花树树红。
门巷旋教开竹径,姓名初喜挂琳宫。
不羡人间冷暖卿,清修远傍阖闾城。
禅衣稳胜三加服,锡杖殊轻五仞旌。
烟岫以时开画障,风铃入夜响璁衡。
献赋当年说长卿,至今名重锦官城。
我生谩负三迁教,事业都无寸可旌。
画舫当春行震笠,白云终日望湘衡。
簪笏庸庸位列卿,每惭时议鄙阳城。
暂辞天上尚书省,来秉人间使者旌。
治水无能追圣禹,穷经徒自慕匡衡。
朱门无意候公卿,自喜幽栖远市城。
双屐登山舒眼界,一盂溪涧涤心旌。
诗囊贮玉鸣吴楚,谈麈生风撼泰衡。
久闻声誉动时卿,今喜相亲在化城。
风暖茶烟生几席,月凉花露湿幡旌。
松关昼掩猿依榻,竹辇晨游鹤驾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