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平林广野骑台荒,山寺鸣钟报夕阳。


人事自生今日意,寒花只作去年香。


巾攲更觉霜侵鬓,语妙何妨石作肠。

逐胜阙勇功,饯春无少色。


出门欲何向,坂丸随所击。


百年馀几何,十步复一息。

归山深浅去,须尽丘壑美。


莫学武陵人,暂游桃源里。

积雨晦空曲,平沙灭浮彩。

辋水去悠悠,南山复何在。

我非尘中人,素心在尘外。


深谷行人稀,幽赏与心会。


原畴苎苗肥,岭坞杉木大。

山寒小雨晴,落叶献秋声。


酒可诸僧共,诗须此老评。


钩帘修竹净,辟户远江横。

暮年无不与心违,节物过从事总非。


何处青梅尝煮酒,谁家红药试单衣。


半酣便合拿舟去,骤热犹容借扇归。

篱落梅残野菜青,田间闲看鹤梳翎。


主人不到客且去,细雨南山暗画屏。

采采东篱亦易寻,悠然见处孰知心。


心曾目送飞鸿否,谁不能近叔夜琴。

南山有别峰,石树相因依。


兹晨偶流目,遥见青烟微。


未知此林下,谁家掩荆扉。

幽林响欲滴,夜色始欲分。


扶桑定已红,星象收其文。


尚复有飞鼠,扑击空中蚊。

晨起无一事,坐看南山云。


为雨殆可必,盎然心自欣。


耕畴已久捐,稔岁犹愿闻。

代步仅一马,奄忽乏敝帷。


扶舆陟南山,幸有渊明儿。


树阴玩苔藓,稍读古板碑。

悠悠桐江水,寓庐十二年。


重来六日内,两日登南山。


南山有何好,高阁西北偏。

振骑出喧阓,榜舟浮广川。


冠盖二三子,谓我扬先鞭。


翳翳杉漆坞,膴膴禾黍田。

一庵依旧翠微中,身在蓬莱第几宫。


羽卫夜归人不识,满山松桧响清风。

士衡怒鬼子,仲氏不谓然。


云间对日下,此语亦浅旃。


丈夫贵有立,声名动万年。

生长西湖死葬湖,兴言舟子与农夫。


全家衣食凭摇橹,历世儿孙学荷锄。


布衲劣兼蓑笠有,齑汤恐并酱醯无。

湖山春色已如斯,城市原来了不知。


百五韶华全似画,二三名胜总能诗。


忽惊我辈相携处,谁识吾人始到时。

第五桥通曲港船,直摇春水到门前。


休官久作渔竿客,扶老来寻鹤氅仙。


畴曩欢娱如昨日,今吾衰飒最高年。

佳节携壶意,全如杜牧之。


百年谁不死,九日可□□。


□□差能饮,平生政坐痴。

廿年前一见,池口卸帆亭。


老子髯初雪,门生鬓未星。


汉衰诸葛死,楚恨屈原醒。

疽根蟠阃内,命也可由人。


蜀雪犹坚壁,江风已震邻。


功名拘气数,文字见精神。

妙论剧谈逢大敌,深林荫樾尾清游。


柳州先记知非偶,陆相荒庄愧不秋。


似舅远寻昆弟好,老生猥与介宾谋。

后生谁识旧西湖,除却山僧树总无。


何至梅仙坟亦掘,惟应葛岭鬼当诛。


红裙鞭镫追游女,白首端章笑腐儒。

正始有遗音,衣冠落东南。


典午赖群贤,历年百有三。


吾闻运甓人,功与王谢参。

今日见此山,明日见此山。


有时或不见,乃在云雾间。


世事亦如此,反覆多阻艰。

不见渊明面,渊明心可见。


问何以见之,老菊耐霜霰。


尚欲招祖谢,岂不鄙湛羡。

不谓予坦率,即谓予缪悠。


冷官尚难为,热官何可求。


寂寂雀罗门,无复车前驺。

平生天外心,异乎诸子者。


著鞭无前途,焉用取竹马。


乍争祖逖先,肯出桓温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