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鹤鸣山空无鹤来,青霞嶂深天壁开。


千岩角逐互吞吐,一峰拔起矜崔嵬。


日光微漏潭见底,水气上薄云成堆。

尊公同故里,季父接周行。


晚憙乌衣巷,重逢玉树郎。


名流多赏识,荣路正腾骧。

天高万物肃,虚寂在川岑。


肃此尘外轸,随山上岖嵚。


列宿正参差,凝霜露衣襟。

山拥鸠民县,江横决事厅。


土风尊健讼,吏道要繁刑。


觟䚦今无种,蒲卢教未形。

苦雨初闻唤妇鸠,红妆满院木蕖秋。


樽前不记崔思立,应在诸山最上头。

君从循州来,却向饶州去。
拍天海浪拂日峰,琼尺裁成锦机句。


学诗初学陈后山,霜皮脱尽山骨寒。

宜江风月冉溪云,总与诚斋是故人。


老向烟波诗句里,一朝双看两州春。

并舍频过亦几曾,却因送客得同行。


风船逆水四十里,雪屋吹灯三二更。


老去病身禁底苦,向来危宦若为情。

玉润非冠玉,东床忽易东。


一官斯立样,五字后山风。


明月来宵共,清尊何日同。

褒谷通岷岭,青冥此路深。


晚程椒瘴热,野饭荔枝阴。


古郡三刀夜,春桥万里心。

已折仙桂到月宫,安知再转瘴烟中。


坐看管□封孤□,却使崔丞对二松。


此士鼻端何待垩,老生指血至今红。

自尔为官去,吾扉亦返关。


池成逢夜雨,篱坏出秋山。


岁事登禾稼,朝纲去草菅。

时人谁识老聋丞,满口常谈杜少陵。


俗辈众多吾辈少,素交零落利交兴。


权门炙手炎如火,诗社投身冷似冰。

雅志思行古,幽居不爱官。


倾家为义举,竭力奉亲欢。


阅世开天镜,藏身作瓦棺。

一牛饱卧春草绿,一牛下坡引黄犊。


长安可笑人海中,眼前见此三觳觫。


诗翁老去饥满腹,归把春犁岂非欲。

隐之刺五羊,归囊香一斤。


恕投湖亭水,内子无饭薰。


欲草廉吏传,恨无班马文。

念昔居上国,春荠卖作斤。


那得千金囊,可买百濯薰。


一为道院主,坐空朱墨文。

蔚宗草香传,水沈贵盈斤。


标置何必高,有德当自薰。


士成稍蕴藉,往往嗔斯文。

楚泽是鱼稻,不论斗与斤。


老守睡足处,饱饫闻馀薰。


时歌郢人曲,细和湘累文。

刘侯一诺重,胜获金百斤。


秀句忽复出,华名愧微薰。


但怜沟中断,枉错黄金文。

君持松煤与研滴,惨澹不言生百物。


胸中自无俗子韵,落笔乃有此气骨。


江梅正尔不施丹,为我拂拭为清寒。

幽人所住空山里,老松皆作虬龙起。


但知树底听松风,不见风前落松子。


三韩华萼手自开,其间琐碎如婴孩。

乃祖天边太白星,裔孙名字见家声。


官曹卑似崔斯立,句律清如庾义城。


赠我不知相报答,投人政恐未分明。

李侯嗜学古,馀事皆远屏。


昂昂鸾鹄姿,岂与凡禽并。


捧檄来南州,初识浙江境。

迂愚与世违,深渺方自屏。


萧然岩壑心,不与馀事并。


澄湖武林西,风物非尘境。

嵩台薄暮尽离觞,帆指浔梧去渺茫。


令子相从师政事,故人持赠是循良。


乌蛮滩口当城出,交趾江关接县长。

左江西上即浔中,贵县东屏邕管雄。


人杂徭狼蛮语乱,地多粳稻估船通。


门高不惜乌衣贵,官小偏宜柳下工。

北人南住久,五十始成名。


理讼通蛮语,居官少宦情。


开尊山绕廨,泛棹水浮城。

天官妙选待才贤,茂宰清明众所传。


漠漠去帆冲暮雨,萧萧行李似当年。


逶迤客路朝京口,迢递王城在日边。

新来初握长官符,漫讶归装问去途。


多病独便抛簿领,远来应自剧江湖。


一官迟暮冯唐传,孤棹夷犹范蠡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