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我憎孟郊诗,复作孟郊语。


饥肠自鸣唤,空壁转饥鼠。


诗从肺腑出,出辄愁肺腑。

夜读孟郊诗,细字如牛毛。


寒灯照昏花,佳处时一遭。


孤芳擢荒秽,苦语馀诗骚。

昌身如饱腹,饱尽还当饥。


昌诗如膏面,为人作容姿。


不如昌其气,郁郁老不衰。

花妍儿女姿,零落一何速。
竹色君子德,猗猗寒更绿。


京师多名园,车马纷驰逐。

僧蹊蟠青苍,莓苔上秋床。


露翰饥更清,风花远亦香。


扫石出古色,洗松纳空光。

蔓草蔽极野,兰芝结孤根。


众音何其繁,伯牙独不喧。


当时高深意,举世无能分。

公如大国楚,吞五湖三江。


赤壁风月笛,玉堂云雾窗。


句法提一律,坚城受我降。

我诗如曹郐,浅陋不成邦。

公如大国楚,吞五湖三江。

赤壁风月笛,玉堂云雾窗。

江汉虽云广,乘舟渡无艰。


流沙信难行,马足常往还。


凄风结冲波,狐裘能御寒。

规模背时利,文字觑天巧。


人皆馀酒肉,子独不得饱。


才春思已乱,始秋悲又搅。

长安交游者,贫富各有徒。


亲朋相过时,亦各有以娱。


陋室有文史,高门有笙竽。

月中有孤芳,天下聆薰风。


江南有高唱,海北初来通。


容飘清冷馀,自蕴襟抱中。

身死声名在,多应万古传。


寡妻无子息,破宅带林泉。


冢近登山道,诗随过海船。

历历天上星,沉沉水中萍。


幸当清秋夜,流影及微形。


君生衰俗间,立身如礼经。

苍苍庭中竹,事莫叹迟速。


不同栏下草,一岁一回绿。


朝开花照曜,暮落风相逐。

秋思公何高,堆积自嵱嵷。


出为悲秋辞,万仞见孤耸。


念我老于诗,我发实种种。

我居西北地,秋无东南风。


木脱不塞望,高台空九重。


音尘安可得,鸿雁鸣霜中。

世味有酸辛,酸辛殊昔今。


有母酸在口,无母酸在心。


我于失母年,无语已成喑。

岁除非故春,夜曙非昨晨。


水流无回波,落叶不及根。


但有孝子传,曾无颂慈亲。

我读东野诗,因知东野心。


穷愁不出门,戚戚较古今。


肠饥复号寒,冻折西床琴。

闲庭生柏影,荇藻交行路。


忽忽如有人,起视不见处。


牵牛秋正中,海白夜疑曙。

自古诗人例怨穷,不知穷正街诗工。


先生吟苦身尤蹇,恰似霜阶诉候虫。

意妾似花枝,愿与春长在。


郎意似花阴,逐日阴移改。

择木无利刃,羡鱼无巧纶。


如何不量力,自取中路贫。


前者不厌耕,一日不离亲。

白石如白羊,起跪变化速。
芸芸箨龙雏,身与云俱绿。


嗟哉两神物,曾不受迫逐。

烛灭方知黑,其明同瞽师。


脉绝方知死,安得称良医。


文章屡弃置,犹有俗所嗤。

鹤老身更卬,龟死壳亦灵。


正信非外沿,终始全本情。


童子不戏尘,积书就岩扃。

粉细越笋芽,野煎寒溪滨。


恐乖灵草性,触事皆手亲。


敲石取鲜火,撇泉避腥鳞。

霆轰急雨泻,石斗冲波荡。
百族巧鸣春,络纬催秋纺。
讵知空山夜,听雪乃真赏。
檐雨滴空廊,一滴惟一音。
羁人坐修夜,一坐非一心。
一心亡故怀,剩有愁相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