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使君闲如云,欲出谁肯伴。


清风独无事,一啸亦可唤。


来从白蘋洲,吹我明月观。

俱来沧海郡,半作白头翁。


谩道风烟接,何曾笑语同。


吏稀秋税毕,客散晚庭空。

曲江春水满,北岸掩柴关。


只有僧邻舍,全无物映山。


树阴终日扫,药债隔年还。

积雨暮凄凄,羁人状鸟栖。


响空宫树接,覆水野云低。


穴蚁多随草,巢蜂半坠泥。

桃花枝重肉红垂,萱草抽苗抹绿肥。


正语暖莺风细细,著双寒燕雨稀稀。


亭台物景兼飘絮,宅院时情渐夹衣。

昨夜月如水,君能携酒来。


破除愁闷去,洗荡肺肠开。


露气林间落,河声地底回。

年少客名都,狂游每共呼。


荷深筝在舫,竹静矢鸣壶。


明月潮千里,残阳雨半湖。

一点照今古,胸中殊了然。


不妨为漫吏,可但号臞仙。


丹荔盟犹在,凝香句未传。

子去客昭武,今侬怀旧游。


青山浑在眼,白发暗添头。


旅食今安好,归程傥滞留。

怅望青山下,回头泪满巾。


故乡多古树,落日少行人。


发鬓将回色,簪缨未到身。

占得闲坊住,园扉近竹幽。


经方教子读,药草课童收。


湖色摇春幌,涛深入夜楼。

乔木足秋声,红叶表秋色。


因之念湖山,恨不生羽翼。


形留神已驰,游倦交渐息。

早从方外游,志不在婚宦。


采薇陟西山,采藻涉南涧。


拄杖仅过眉,短衣不掩骭。

去郭十五里,翼然屏风山。


上有看经院,创始升元间。


山润易生云,竹嫩未作斑。

七十古所希,我今六十馀。


干时本无策,谋生术尤疏。


就食泮水宫,学圃乏薪蔬。

我非章句儒,亦非渔樵徒。


少年逞粗豪,提笔赋两都。


老尚著儒冠,却悔识之无。

迢迢渰水上,有亭曰寒光。


水天散鸥鹭,四望山苍苍。


向来于湖翁,诗词题屋枋。

自我来溧阳,四见木叶秋。


泮宫久敝漏,量力完且修。


幸然土木备,及此工役休。

威凤巢深林,神龙潜巨壑。

秋空不肯明,风雨满荒城。


田父遮我说,重九最喜晴。


此日晴色好,大田足西成。

江海寄孤篷,飘飘一鸥似。


汲汲谋稻粱,欲去行且止。


渊明真达者,解印如脱屣。

未仕每愿仕,既仕复思归。


了知归来是,宜悟求仕非。


干禄本为贫,元非慕轻肥。

游子悲凛秋,秋尽行当冬。


雨露变霜雪,寒色日以浓。


岂无紫绮裘,绽裂谁与缝。

人寄天地间,官爵寄所寄。


所寄本傥来,得丧亦常事。


何哉浅丈夫,以此芥胸次。

多情钱水部,别后有哀吟。


万里秋风兴,孤舟日暮心。


白沙宫舍迥,沧海故园深。

晚岁俱为郡,新秋各异乡。


燕鸿一声叫,郢树尽青苍。


山霞侵衣润,江风卷簟凉。

愤愤呕谗书,无人诵子虚。


伤心天祐末,搔首懿宗初。


海树青丛短,湖山翠点疏。

梦断膏粱记几年,舍身事佛绝尘缘。


把茅盖屋孤峰顶,片衲蒙头万竹边。


支遁才高交杜老,参寥诗好动苏仙。

我今在何所,牧钓睢川阳。
子今在何所,飞盖临东方。


高山大泽不我限,胡为日夜遥相望。

春城鸡啼月欲没,西雁东飞迟明发。


风里杨花不定飞,震泽迢迢限吴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