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一眼汤泉流向东,浸泥浇草暖无功。


骊山温水因何事,流入金铺玉甃中。

太傅读书处,秋风曾问途。


江如青弋险,山似白盐孤。


路尽还登岭,林开忽见湖。

五老相携欲上天,玄猿白鹤尽疑仙。


浮云有意藏山顶,流水无声入稻田。


古木微风时起籁,诸峰落日尽生烟。

三峡波涛饱溯沿,过桥雷电记当年。


江声仿佛瞿唐口,石角参差滟滪前。


应有夜猿啼古木,已将秋叶作归船。

万木青杉一手栽,满堂白佛九天来。


涓涓石溜供厨足,矗矗山屏绕寺开。


半榻松阴秋簟冷,一杯香饭午钟催。

来听归宗早晚钟,疲劳懒上紫霄峰。


墨池漫叠溪中石,白塔微分岭上松。


佛宇争推一山甲,僧厨坐待十方供。

山行但觉鸟声殊,渐近神仙简寂居。

门外长溪净客足,山腰苦笋助盘蔬。

乔松定有藏丹处,大石仍存拜斗馀。

山上流泉自作溪,行逢石缺泻虹霓。


定知云外波澜阔,飞到峰前本末齐。


入海明河惊照曜,倚天长剑失提携。

山回不见落银潢,馀溜喧豗响石塘。


目乱珠玑溅空谷,足寒雷电绕飞梁。


入瓶铜鼎春茶白,接竹斋厨午饭香。

月出赤甲如金盆,蹲龙呀口吐复吞。


长风浩浩挟之出,影落半江沉复翻。


天高夜静四山寂,惟有滩声喧水门。

花覆七楼红十里。
遍数东南,此树曾无比。
碧海扶桑差可拟,绿云稠叠丹霞绮。

积雨今朝天气佳,山亭晓色上林花。


未须汗漫思身世,且可逍遥玩物华。


偶值断桥妨去路,却随修竹到邻家。

适与野情惬,千山高复低。


好峰随处改,幽径独行迷。


霜落熊升树,林空鹿饮溪。

见说面前峰,寻常醉亦登。


雨馀多菌出,烧甚古崖崩。


觅句曾冲虎,耕田半为僧。

白石峰之半,先生好在么。


卷帘当大瀑,常恨不如他。


杉罅龙涎溢,潭㘭石发多。

瀛渤从来是一沤,何妨飞锡到中州。


解将瓶钵横云海,懒向秦淮障逆流。

我昔官京华,趋曹日仆仆。


戢影今海隅,朝夕困驰毂。


命坐磨蚁旋,了不异城谷。

谢子汉之阳,乱世皋比拥。


截流逢生源,壁立见真勇。


刘叟卧江浔,破寺俯汹涌。

山中栗正熟,坼苞满田畛。


蒸燖拌酱椒,侑酒滋芳辛。


醉中有陶苏,颇洗战国秦。

多涂趋一轨,何事为生机。


发愤以忘忧,孔叟乃孜孜。


平生已半世,晨光乍熹微。

人生实苦相,种种含悽酸。


寻常暗饮刃,不在血流川。


受者徇一瞑,见者犹缠牵。

论才及宋代,岂不先乖崖。


遗像留僧庵,了了明去来。


惜哉太华莲,专为希夷开。

养疴适林野,奉母营幽居。


南湖最清深,一亩分隈隅。


诸弟秃秋颖,力缩辛苦馀。

阴雨连朝昏,虫鸟共啾唧。


饭罢坐摊书,静影自汲汲。


野穫秋场宽,寒翔啄馀粒。

袅袅天边铁绠垂,攀援无那峡风吹。
愁君日向苍龙岭,鸾鹤翩翩不可追。
忽扫尘容向郁葱,西山结色有无中。
轻云自在分晴岫,杂树因依合远空。
极目安知春所际,息心堪与日相同。
平生好奇士,抚景气还雄。
栈度盘蛇际,滩行磨蚁中。
客心南北水,世事去来鸿。
关通百粤会,地带上游雄。
车马年年客,尘埃滚滚中。
忧时讥丧狗,逃世托冥鸿。
仄径缘藤萝,逶迤入深谷。
重阴夹磴道,弥望皆古木。
长松数百年,夭矫云际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