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城上层楼叠巘,城下清淮古汴。


举手揖吴云,人与暮天俱远。


魂断,魂断,后夜松江月满。

一凤领四雏,夜作吾伊声。


梧桐高拂日,好去瑞尧庭。

想见谪仙裔,卷帘双眼寒。


云山千叠碧,飞舞入栏干。

万航如凫鹥,一水如虚空。

此地接元气,压以楼观雄。

我来自中州,登临眩冲融。

百尺阑干横海立,一生襟抱与山开。


岸边天影随潮入,楼上春容带雨来。


慷慨赋诗还自恨,徘徊舒啸却生哀。

卷尽归云瘦碧空。
微凉吹不断,白蘋风。
乱烟残霭有无中。

为爱山中世事疏,看山终日坐茅庐。


林花涧草香无际,翠壁丹崖锦不如。


禹穴风雷翻石鹞,耶溪波浪动金鱼。

巍巍乎,大海之西,浙河之东!是曰会稽,夏后所封。


吞云吐雨隔躔次,阖辟光景调春冬。
地平天成五千载,职贡长与中华通。

倚危阑、半阴斜日,野云窗外飞起。
山楼乍满西风冷,襟袖暗沾烟水。
云际里。

巍乎高哉,斯楼位置。
上接层霄,下临无地。
宜群仙之所居,日觞咏以为娱。

竹多尘自扫。
幽通径曲,禅房深窈。
空翠吹衣,坐对闲云舒啸。

步高寒、下观浮远,清晖隔断风雨。
醉魂误入滁阳路。
落莫不知何处。

水痕吹杏雨,正人在、隔江船。
看燕集春芜,渔栖暗竹,湿影浮烟。
馀寒尚犹恋柳,怕东风、未肯擘晴绵。

城里惟楼尽见山,使君小筑可三间。


弓旌招莫返长往,炉灶坏方求大还。


及菊未荒归栗里,有芝堪茹老商颜。

鸾胶曲子久喧传,烈祖英明素薄焉。
语草探怀周。

到官今十日,才得一朝闲。


岁晚愁云合,登楼不见山。

碧树香台锦绣连,画师应见乱离前。


如今风景那堪写,废寺空山锁暮烟。

深巷双门夹道隈,烟云斜日倚楼台。


檐扉四面空中启,山翠千重囱里来。


小座客临看易满,匝帘鸟下绕能回。

虞山青近东海头,正对元龙百尺楼。


半山闲身刚得隐,四时佳景更宜秋。


屐曾蹑后犹余齿,帘为看来懒下钩。

瑶花琪树间霓旌,十二朱楼接五城。


台上吹箫秦弄玉,云边度曲许飞璚。


光流汉殿青鸾舞,霞拥函关紫气明。

楼外罗浮紫翠浓,焚香日礼老人峰。


高堂已似商颜皓,令子还同万石恭。


花萼三珠含雨露,凤雏千仞上芙蓉。

三间屋与佛同住,纸帐梅花烟雨寒。


有客肯来清话否,上楼借与好山看。

青山不入俗士眼,谁肯著楼招唤渠。


径草不锄花又老,一帘新雨了残书。

可人期不至,楼外有佳山。


几点寒林画,一帘秋水环。


只烦诗五字,相与月三间。

谷寺怜幽密,兹楼表丽观。


烟云塞壑动,竹树入门寒。


独往迷前径,凭高迟所欢。

萧疏嘉节得阳重,病守西园此又逢。


且奉宾欢穷胜事,莫悲秋色动衰容。


管喧银字凌歌席,菊碎金铃上醉钟。

西北楼高四望长,登临还赏节辰良。


荀陈盛集星光动,相卫名山记字详。


玳瑁不妨攲醉弁,茱萸谁自斗香囊。

天南舒啸失长风,沦落闲身五岭东。


一片雄心无处著,孤城斗大万山中。

近约山村作近游,看山今始快登楼。


停栏忽动飞熊感,西望长安渭水流。

不晴不雨酿春寒,万里归承膝下欢。


亲侍罗浮万年杖,湖山无恙故乡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