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爱汝玉山草堂静,高秋爽气相鲜新。


有时自发钟磬响,落日更见渔樵人。


盘剥白鸦谷口栗,饭煮青泥坊底芹。

匡庐奇秀,甲天下山,山北峰曰香炉峰,北寺曰遗爱寺。


介峰寺间,其境胜绝,又甲庐山。



元和十一年秋,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,若远行客过故乡,恋恋不能去,因面峰腋寺,作为草堂。

殷勤江郡守,怅望掖垣郎。


惭见新琼什,思归旧草堂。


事随心未得,名与道相妨。

谏诤知无补,迁移分所当。


不堪匡圣主,只合事空王。


龙象投新社,鹓鸾失故行。

琢玉以为架,缀珠以为笼。


玉架绊野鹤,珠笼锁冥鸿。


鸿思云外天,鹤忆松上风。

丹霄携手三君子,白发垂头一病翁。


兰省花时锦帐下,庐山雨夜草庵中。


终身胶漆心应在,半路云泥迹不同。

何处人事少,西峰旧草堂。


晒书秋日晚,洗药石泉香。


后岭有微雨,北窗生晓凉。

宿习修来得慧根,多闻第一却忘言。


自从七祖传心印,不要三乘入便门。


东泛沧江寻古迹,西归紫阁出尘喧。

悬圃凉风物外姿,石楼丹栋总相宜。

家通洛浦招云接,人倚湘君放鹤迟。

花满晓临珠盖拂,莺啼春入玉衣吹。

东山与物远,松竹荫茅茨。


信有冥鸿志,难藏雾豹姿。


会招安石起,何患德璋移。

北山松竹堪怡颜,千岩观前多好山。


谁云都无卓锥地,亦尚有此茅三间。


洞门无钥常不关,小径百曲苍龙盘。

春水满池塘,春光入草堂。


黄茅初盖顶,紫燕欲窥梁。


卉木见真趣,图书森古香。

淑气催花萼,春风入酒樽。


日长帘幂寂,人静鸟声喧。


拂座清松影,侵阶碧藓痕。

谷口春残黄鸟稀,辛夷花尽杏花飞。


始怜幽竹山窗下,不改清阴待我归。

吾宗有东野,诗律颇留心。


不学晚唐体,曾闻大雅音。


霜空孤鹤唳,云洞老龙吟。

才过常山到草萍,驿亭偏喜雨初晴。


麦畦水涨黄云重,柳絮风吹白雪轻。


身世自今忘俗虑,宦途从此快吟情。

城隅古谢村,博士草堂存。


唯见烟霞起,全无市井喧。


鹊来巢木末,鼋出戏蒲根。

往年同谢老,胜赏到开平。


步屧山云细,回舟溪月清。


光阴双转毂,身世两浮萍。

旧游浑似梦,佳处每难忘。


地僻溪山秀,春深草木香。


世途方梗棘,老景自凄凉。

卧病江皋久,空悬渔父期。


秋风不可触,一夕鬓成丝。


海暗鸿声疾,山寒日影迟。

英雄无命合知还,欲作浮云自有山。


身在不忘金勒马,梦飞犹向玉门关。


横行人望三军出,高卧天容一日闲。

地得南风湿,天含细雨寒。


与君同玉簟,归去待花残。

春来始落叶,叶尽梨花开。


有客凤城至,一花倾一杯。

自向端州买,持归涉海潮。


养须泉水活,烹用滑甘调。


小博高堂喜,频将素友招。

昔慕嘉鱼美,名传小雅篇。


岂知吾越有,得奉老亲前。


三日微茫路,双盘泼剌鲜。

平生梁雪窦,是我最知音。


一自斯人没,三年不鼓琴。


文章藏禹井,涕泪满山阴。

几欲从军旅,其如白发人。


有家难委弟,无策可娱亲。


作士诗书贱,为农陇亩贫。

衣服烧丹尽,图书换米馀。


养亲生计薄,求道世情疏。


儿女催华发,亲朋笑索居。

慷慨干戈里,文章任杀身。


尊周存信史,讨贼托词人。


素发垂三楚,愁心历九春。

几夕松间石,披衣坐忍寒。


啸声空外答,心影月中看。


果落惊山鸟,风来堕箨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