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南北周庐阜,东西遍九华。


宴安无鸩毒,痼疾有烟霞。


淡薄村村酒,甘香院院茶。

上尽诸峰地转平,天低云近日多阴。


古来南北通双径,此去东西启二林。


虞世南碑从泯没,白居易序合推寻。

十日顽阴不见山,山中一夜雪封庵。


伊予的有寻山分,日照北窗云在南。

翠色苍茫杳蔼间,船人指点是庐山。


浮云作意深藏护,未许行人取次看。

浓岚暮雨随人密,远壑幽峦向客悭。


清旷本吾胸次景,不须云里觅衡山。

西望香炉雪,千峰晚色新。


白头悲作吏,黄纸苦催人。


多负登山屐,深藏漉酒巾。

匡庐秀出九江水,揽结天池翠几重。


万壑云开青锦绣,千峰日照紫芙蓉。


危林袅雾晴兼合,飞瀑垂虹断忽逢。

老无杰句对庐山,紫翠遥看霄汉间。


羡杀倒骑牛背客,买田长占落星湾。

重过庐山三十秋,西风催送上湖舟。


若为借得仙人鹤,飞到香炉峰顶头。

偃息东林下,悠然澹旅情。


泉归虎溪静,云度雁天轻。


苍藓封碑古,优昙应记生。

噫戏庐山乎高哉,山连大江势横绝,虎卷龙拿起霜雪。


五湖七泽泻波来,百穿千孔吞吐成云雷。
其上自有飞瀑水,白如一疋练,半天河汉倾崔嵬。

谁撼月中丹桂枝,堕阶圆实似珠玑。


山中道士拾不尽,湖上仙人携得归。


半夜香风飘涧壑,一时甘雨遍郊圻。

匡庐峰,何葱茏,五老秀削青芙蓉。
嵚崎屴崱凌长空,雁行排列舒芙蓉。


虬藤蜷木如扶筇,苍颜绿发苔蒙茸。

雨里观山夐不同,何须九叠看屏风。


紫觚坛上排苍璧,青步障边铺翠茸。


谷锦未回晴日照,衣绡聊借淡烟笼。

已认山家作当家,与猿分栗雀分茶。


气先十月地抽笋,光现五台天雨花。


幸有玉延炊夜月,肯令绣谷咽朝霞。

半生每负看山眼,此日真成带雨游。


攲枕有无疑欲暮,成峰横侧总宜秋。


耳喧似厌泉呜咽,腰系不妨云去留。

庐山三百里,巨浸压宫亭。


势接九江汇,峰连万古青。


渊源开道术,哤幻杂仙灵。

浔阳江上督邮谁,能使陶公去不疑。


今代庐山非昔日,督邮能酒更能诗。

刘家子骥我乡人,洞口桃花独问津。


岁时他乡逢叔士,杏林花发小阳春。

一坐庐山近十年,经行空对此峰前。


古书读罢古心足,想见当年到圣贤。

云谷依然十二峰,遁翁曾在此山中。


满川风月今谁主,猿鹤哀鸣蕙帐空。

稽天之浸不可灭,焦石之烈不可绝。


香炉峰头按羽节,满山桃花满湖月。

虚空落泉千仞直,雷奔入江不暂息。


今古长如白练飞,一条界破青山色。

寒空五老雪,斜月九江云。


钟声知何处,苍苍树里闻。

南斗日夜敲太白,化为五老八万尺。


并跨古螭下九江,猛风吹作倚天壁。


手悬石镜照天门,日月东西乱相射。

锦绣裁成九叠山,山山佳处水萦环。


无心但有云来往,看得高人取次闲。

暮年秋色恋江乡,酒熟鱼肥蟹著黄。


已见庐山非入梦,一帆风稳称归航。

玉京仙境发山谣,未把芙蓉意已消。


此处尚堪诗兴在,当年行乐亦云聊。

卧龙消息合为霖,别派先通一线心。


若向祁山听响震,定知梁父不须吟。

万壑匡庐纸满张,好诗好画两相当。


十年物色偶然得,二老风流何可忘?


还见虹光生静夜,却惊云气湿高堂。


尚书座上多游客,独有张翰忆故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