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受命分行摄上公,紫微人在玉华宫。


楼台碧瓦辉云日,莲芰清香带水风。


每接少年嗟老病,尚能联句恼诗翁。

能棋好饮一道士,醉墨狂吟二谪仙。


道士不闻乘白鹤,谪仙今已掩黄泉。


古来豪杰皆如此,谁拂尘埃为惘然。

万钉宝带烂腰镮,赐宴新陪一笑欢。


金马并游年最少,玉堂初直夜犹寒。


自嗟零落凋颜鬓,晚得飞翔接羽翰。

永日无人事,芳园任兴行。


陶庐树可爱,潘宅雨新晴。


傅粉琅玕节,熏香菡萏茎。

唐人好诗乃风俗,语出工夫各一家。


前辈相因多自任,后来无复更相夸。


半山老子偏游戏,真一仙人每叹嗟。

第门行马护清埃,拂席时时宴具开。


安石风流今日是,平津宾客几人来。


幄中谋熟君筹在,川上身闲汝楫回。

方道逍遥一品身,尽收和气付凝神。


小车殿里抛丞相,南极星边伴老人。


双鹤对眠云帐月,五芝催耨雨岩春。

嘉客同游海上宫,高僧问道得从容。


乍惊暑退灵源洞,最爱庭开大顶峰。


杰阁初成切星斗,飞云时到绕杉松。

圣朝制举萃高门,文采风流日益新。


功德在民尤表表,子孙宜尔又诜诜。


策名当学富彦国,避世休同梅子真。

才性如君岂易窥,断碑摸索已无遗。


百家小说都成诵,一藏魔言总记持。


东里多知工润色,西施虽病善颦眉。

乡井雕残屋瓦颓,东风依旧上池台。


别来纵值时方乱,春到何曾花不开。


骤觉茅檐堆锦绣,未消翠毂走尘埃。

赠梅发言吾过矣,卫生无术谁之尤。


鲁兀游心聊自遣,乐春举足岂无忧。

山谷冥冥多雪霜,人情随处不悲凉。


彩衣公独有老母,乔木我今思故乡。


行酒赋诗不忍别,登高临远便相望。

溪山远远绿如如,坐想南楼纵目初。


相别无缘看杨柳,赠行不敢爱琼琚。


浮生稍自尝艰险,远道非关畏简书。

倚相久不作,素臣谁与俦。
君名悬日月,世业癖春秋。
倒峡思常涌,掞天笔更遒。
赫赫具瞻尹,洋洋大雅篇。
右文逢圣主,陈臬借才仙。
永誉兼三立,灵心彻九玄。
历遍昌江守令权,却回小邑作神仙。
宦游未遂心先淡,归橐虽空意愈坚。
浊酒三杯须满酌,枯棋一局要争先。
摄飨蠲祠令,精心属辅臣。
斋房贪结佩,归轼阻均茵。
鹄鼎庖羞洁,鸡枝殿树春。
临艎西溯近神坰,六辅联疆见驿亭。
千里暮霞烘日脚,一篙春水皱天形。
野桥烟火微分市,曲岸渔樵别有汀。
仙姿元自广寒来,分得天香长馥郁。
千古风流独占秋,一枝曾比昆山玉。
伊余老去百念灰,已是形骸如土木。
北山万仞罗翠屏,下有湖水镜面平。
山影静倒千丈碧,波光冷浸一天星。
自有此湖知几岁,居人日日常经行。
道人厌尘纷,万乘挽不住。
愧我未得归,见之愈增慕。
奎画俨若新,真容宛如故。
高僧隐青山,宴坐咀白石。
不知几何年,人犹访遗迹。
顾我顽钝姿,但知能肉食。
终日尘劳困簿书,无因归泛小西湖。
且来池上看堆翠,更向峰前认撒珠。
触石有云时点缀,随风无雨自沾濡。
故人平日号推诚,然诺应当作世程。
已是赏花频爽约,若为把菊又渝盟。
诗成本拟君相和,酒熟当怜我独倾。
冲蒙盛暑历山川,肤使何尝叹独贤。
星骑逡巡一千里,仙才洒落十三篇。
笼罗绝顶裁诗句,摅发高情破万缘。
莆田笔健与文豪,尤爱南山县咏高。
欲使英辞长润石,每逢佳句即挥毫。
清如韶濩谐音律,逸似鸾皇振羽毛。
天上张公子,殷勤忽枉书。
几年怜潦倒,今日遂吹嘘。
贡喜惭何暮,冯招恐不虚。
入台羞结舌,去国坐婴鳞。
东道今行李,南宫乃故人。
寒温烦见问,书札不辞频。
与物初无竞,何人苦见衔。
冯唐虽白首,商皓岂空函。
乌鹊新传喜,青蝇渐息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