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春山磔磔鸣春禽,此间不可无我吟。


路长漫漫傍江浦,此间不可无君语。


金鲫池边不见君,追君直过定山村。

东风知我欲山行,吹断檐间积雨声。


岭上晴云披絮帽,树头初日挂铜钲。


野桃含笑竹篱短,溪柳自摇沙水清。

身世悠悠我此行,溪边委辔听溪声。


散材畏见搜林斧,疲马思闻卷旆钲。


细雨足时茶户喜,乱山深处长官清。

荒凉废圃秋,寂历幽花晚。


山城已穷僻,况与城相远。


我来亦何事,徙倚望云巘。

侬智高反南方,出入十有二州。
十有二州之守吏,或死或不死,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。
岂其材皆不足欤?盖夫城郭之不设,甲兵之不戒,虽有智勇,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。

他年过食新城藕,枕藉船中载亲友。


今年却到经行处,独坐昏烟对舞柳。


甘酸向口无所适,牢落盘餐与樽酒。

已近山阳望渐宽,湖光百里见千村。


人家四面皆临水,柳树双垂便是门。


全盛向来元孔道,杂耕今是一雄藩。

春深溪路少人行,时听田间耒耜声。


饥就野农分饷黍,迎嫌尉卒闹金钲。


闲花开尽香仍在,白酒沽来压未清。

椷香百里叩龙祠,乞得灵泉浸柳枝。


酌水献花罗父老,吹箫击鼓走童儿。


神风静默云生石,和气薰蒸雨应时。

忆在越王城,与子共翱翔。


子实才俊一,举止安且详。


温如春雪消,日照璆琳琅。

五年苛政甚虫螟,深喜夫君已戴星。


大族不唯专礼乐,上才终是惜生灵。


亦知单父琴犹在,莫厌东归酒未醒。

冰霜谁识抱关情,三辅河流一洗兵。


楼阁城悬新日月,桑麻色起旧屯营。


龙回地轴开戎幕,水合风门远戍城。

三忠气色壮三屯,灯火遥连十万村。


版闸层峦秦作塞,风云大陆蓟为门。


东来直接山河固,西望还依宫阙尊。

万壑千山到此宽,边城极目自辛酸。


援袍志在捐身易,按塞年来报国难。


尚有二毛知往事,偶闻百舌送球寒。

谢氏起新楼,西临城角头。


图功百尺丽,藏器五兵修。


结缔榱甍固,虚明户槛幽。

竹枝草履步苍苔,山上孤亭四牖开。


烟雨蒙蒙溪又急,小篷时转碧滩来。

去新城之北三十里,山渐深,草木泉石渐幽。
初犹骑行石齿间。
旁皆大松,曲者如盖,直者如幢,立者如人,卧者如虬。

山外圆天一镜开,山头云起似浮埃。


松吟竹舞水纹乱,坐见溪南风雨来。

新城接桐庐,山茗久所利。


江东亡命儿,贩不畏黥劓。


堂上千金子,捕以操凶器。

月晕竟无风,亦复无社雨。


俗谚犹不验,况乃古书语。


客子上桐江,清晓发鸣橹。

趁潮小缓转船头,不枉湖山十日留。


喜得阎徐二学士,为传佳句过中州。

杨震东来是宦游,政成登此自消忧。


草中白道穿村去,树里清溪照郭流。


纵目四山宜永日,开襟五月似高秋。

云山沁绿残眉浅。
垂杨睡起腰肢软。
不见玉妆台。

野宿无淹寐,蓐食焉待饱。


主人戒鸡鸣,驱我就中道。


行徒非古欢,惴惴来就保。

马首今何适,萧然爱此身。


夏霖迁古道,秋色佐归人。


稍觉黄沾柳,时看白点蘋。

遥想隋堤路,春天楚国情。


白云当海断,青草隔淮生。


雁起斜还直,潮回远复平。

骑鸾一去藐尘寰,万里天风杳佩环。


江海十年生白浪,星霜七秩陨朱颜。


瑶池月堕梦中梦,翠岘云归山外山。

风轮持大地,击扬为风谣。
吹万肇邃古,赓歌畅唐姚。


朱弦汜汉魏,丽藻沿六朝。

忽扫尘容向郁葱,西山结色有无中。


轻云自在分晴岫,杂树因依合远空。


极目安知春所际,息心堪与日相同。

突兀飞甍潞水头,栏干十二挂朱楼。


云拖汉阙双龙度,月拥燕城万雉流。


坐里胡床应尽兴,登来彩笔暂销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