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云兴惠山顶,雨放太湖脚。


初愁望中远,忽在头上落。


白羽障乌巾,衣袖已沾渥。

悯雨喜见云,喜云愁不雨。


长风将怒点,慰此楼中暮。


喜雨不但人,松竹亦鼓舞。

乱云如兽出山前,细雨和风满渭川。


尽日空蒙无所见,雁行斜去字联联。

满空寒雨漫霏霏,去路云深锁翠微。


牧竖远当烟草立,饥禽闲傍渚田飞。


谁家树压红榴折,几处篱悬白菌肥。

天阔山长雨似烟,忽然飞去暗平川。


粳禾未实籼禾瘦,不用廉纤便霈然。

赤日行空暑气浮,炎风簸土几时休。


云霓久渴斯民望,廊庙当分圣主忧。


旱魃剿除消沴气,神龙鼓舞起灵湫。

悬瓮山前境趣幽,邑人云是小瀛洲。


群峰环耸青螺髻,合涧中分碧玉流。


出洞神龙和雾起,淩波仙女弄珠游。

闻鸡推枕起,曙色渐分明。


树映旌旗影,风传鼓角声。


云霓常在望,天地岂无情。

冒雨上城头,凄凄欲报秋。


云低密藏树,风急暗侵楼。


渐积荷珠重,新添沼鉴幽。

平津景物晚依依,正是梅黄麦秀时。


云气遮山来骤雨,水痕侵石涨湍溪。


蒹葭带渚披离叶,松柏连山鼓舞枝。

独立精神未有伤,天风吹动太平洋。


更来太武上头望,雨湿神州望故乡。

今日天气和,好风扇明庶。


卉木待芳菲,美人恐迟暮。


良时朋侣佳,晨兴理冠屦。

南楼纵目便湖山,犹似扁舟碧渚间。


电里波光时一见,雨过秋色夜初还。


幸逢绣史携新赏,遂使金沙识故颜。

田禾吐白将就槁,野草垂黄几欲燃。


来日天孙嫁河鼓,洗车今喜有夤缘。

黑水惊流,黄云隐雾。
晓峰新翠薶千树。
片帆刚渡半烟江,不知何处吹来雨。

冷风逆面吹,黑猪度溟氿。
平影涵远峰,浓云欲坠水。
瞬息河汉间,潇飒下庐里。
入夏愁多雨,无端旱亦随。
阴阳时未若,调燮事堪疑。
蒿目忧田畯,斋心问雨师。
澹澹秋容媚晓山,垂垂珠露满田间。
最宜虚室清凉夜,知是云龙带雨还。
虹敛江空正寂寥,苦无灯火夜萧萧。
暮潮和雨归沧海,华月穿云上碧霄。
沙路微行尘不到,柴门深闭客难招。
层霭冒遥城,风长雨足轻。
暗云依电簇,微日记虹明。
树洗连帷出,荷翻百琲倾。
片云作段飞,宿露沈花圃。
微风雨未来,一鸟过前浦。
江乡千里旱,处处桔槔声。
树底蝉鸣晚,檐牙鹊噪晴。
疾风吹雨散,落日照川明。
三月骄阳怅旱农,江潭云是巨灵封。
遗书自起稽繁露,往事空传赛土龙。
涧口来潮浑爽候,云头将雨谩移踪。
四牛欲斗不肯合,空雷密云风飒飒。
蔚蓝高高不敢扪,龙骨踏翻腰胫摺。
斋蔬半月心如熏,垂杨左肘肤苦噆。
风急云还散,风柔云复微。
老天须作合,也自有暌违。
麦已登场稻满田,正宜甘泽沛平川。
皇心上与天心合,和气时应雨气连。
夜月照空离毕宿,朝云拥岫冠山巅。
瞻彼中田别系思,西郊久断雨淋漓。
千家土壤屯膏后,万灶云霓属望时。
待泽几人怀霢霂,为霖何日快敷施。
烟波杳霭接层岚,远近行舟尽卸帆。
日暮湖南山下路,满天风雨落松杉。
忽失来时景,留人雨沛然。
山高云截树,风卷水摇天。
双塔烟中锁,孤帆镜里悬。
一冬苦无雪,赤日照屋檐。
忧时愿丰岁,望泽愁穷阎。
颇听老农说,絮语如病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