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山溪荦确冒荒筠,石溜涓涓尽日闻。
微水寒来浑见底,峡山雪后欲侵云。
深溪春动梅争发,绝壑林高日易曛。

弱冠同怀长者忧,临岐回想尽悠悠。


耦耕若便遗身老,黄发相看万事休。

日日临池弄小雏,还思写论付官奴。


柳家新样元和脚,且尽畺芽敛手徒。

去国十年同赴召,渡湘千里又分岐。


重临事异黄丞相,三黜名惭柳士师。


归目并随回雁尽,愁肠正遇断猿时。

城上高楼接大荒,海天愁思正茫茫。


惊风乱飐芙蓉水,密雨斜侵薜荔墙。


岭树重遮千里目,江流曲似九回肠。

出州南谯门,左行二十六步,有弃地在道南。
南值江,西际垂杨传置,东曰东馆。
其内草木猥奥,有崖谷倾亚缺记。

郡城南下接通津,异服殊音不可亲。


青箬裹盐归峒客,绿荷包饭趁虚人。


鹅毛御腊缝山罽,鸡骨占年拜水神。

手种黄柑二百株,春来新叶遍城隅。


方同楚客怜皇树,不学荆州利木奴。


几岁开花闻喷雪,何人摘实见垂珠?


若教坐待成林日,滋味还堪养老夫。

罗池庙者,故刺史柳侯庙也。
柳侯为州,不鄙夷其民,动以礼法。
三年,民各自矜奋曰:「兹土虽远京师,吾等亦天氓,今天幸惠仁侯,若不化服,我则非人。

虾蟆虽水居,水特变形貌。


强号为蛙蛤,于实无所校。


虽然两股长,其奈脊皴疱。

达识与昧机,智殊迹同静。


于焉得携手,屡赏清夜景。


潇洒陪高咏,从容羡华省。

我已兼程无脚力,君犹追路有襟期。


从今月下共花下,谁复醉吟先和诗。

南归北去路茫茫,不是行人也断肠。


可惜湘江春夜月,落花时节照离觞。

秋满漓源,瘴云净、晓山如簇。
动远思、空江小艇,高丘乔木。
策策西风双鬓底,晖晖斜日朱栏曲。

史君家枕吴波碧。
朱门铺手摇双戟。
也到岭边州。

谈者谓南越偏且远,其风气与中州异。
故官者皆不欲久居,往往车船未行,辄已屈指计归日。
又咸小其官,以为不足事。

壁水青衫旧有名,恩波白首喜亲承。


双飞老凤人间瑞,千里神驹天上行。


共拟腰围行束玉,此时心事惬传经。

松溪旧说神仙令,椿寿今符傲吏言。


过客仓皇辞上座,长公金紫拥华轩。


笑看浮世忧千岁,自养灵台湛一元。

使者立取书,叠纸生百忧。


使君若不信,他时看白头。


三百六十州,克情惟柳州。

旧隐龙城在,书传喜可知。


还来避地客,已去弄兵儿。


瘴色休看镜,行期不问龟。

剥啄谁敲户,仓皇客抱衾。


只看人似蚁,共道贼如林。


两岸论千里,扁舟抵万金。

瘴色惊霜一马骢,故人谁似李端公。


柳州垂柳应无数,心在襄西落木中。

郧岭春初雪不残,柳江风物已堪观。


莫言岭表无他寄,蕉实能黄荔子丹。

汝游桂岭疑天尽,更入滇方觉地宽。


明月江帆悬万里,瘴云山树郁千盘。


莫将诗句题蛮府,自有威仪识汉官。

六山矗作西南柱,主人行吟读书处。


为文雅受罗池法,有子能工天马步。


只今行年六十七,宣发朱颜美无度。

柳江在城南,清接黔中水。


瓯骆一都会,诸蛮所纲纪。


太守汝多才,文武为张弛。

到官十五月,太半在他邦。


惠术未施一,公心无与双。


剖符新使粤,尽室始浮江。

携将柳州剑,独下潇湘船。


千里景千变,一山诗一篇。


离桥梅子雨,归棹桂花烟。

才华唐令君,名胜晋参军。


善政流郴水,遗风袭缙云。


宝钗当自合,神剑不中分。

自斫枯桐被七丝,孤音何处问钟期。


下山正值弹琴宰,岐路聊为别鹤辞。


青嶂一枰仙客奕,黄柑千树使君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