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生平有癖好寻幽,一岁龙山四五游。


或往或还都不计,盖无荣利可稽留。

无烦物象弄精神,世态何常不喜新。


唯有前墀好风月,清光依旧属闲人。

伊川往复过龙山,每过龙山意且闲。


莫道移人不由境,可堪深著利名间。

水边静坐天将暮,犹自盘桓未成去。


马上回头更一观,云烟已隔无重数。

一潭冷浸崖根黑,数峰高入云衢碧。


游人屏气不敢言,长恐雷霆奋于侧。

江天无少异,幽鸟下晴沙。


路去山形断,川回渡口斜。


龛岩千万穴,店舍两三家。

旄节拥凭熊,逶迤向凿龙。


顺成时过蜡,闭塞令行冬。


雪垄痕犹湿,梅林思已浓。

引道烦双鹤,携囊倩一童。


竹光杯影里,人语水声中。


不雨云常湿,无霜叶自红。

云林次第望中收,碧涧清泉曲曲流。


山势有情留古寺,海潮无意到孤洲。


素冠却许黄冠伍,芳草浑同衰草愁。

香魂夜静趋龙阙,天风吹袂波淩袜。


鲛人愁织雪绡衣,飞琼笑问青华发。


肌彻冰霜玉树寒,步摇环佩玻瓈滑。

清跸重听龙井泉,明将归辔启华旃。


问山得路宜晴后,汲水烹茶正雨前。


入目光景真迅尔,向人花木似依然。

灵湫昔龙幸,杰搆周岩阿。


兵荒道场歇,寂寞稀游过。


前秋我适来,异境惊难摩。

湖堂扇残暑,山中凄已秋。


楼栏下黄叶,新悴故不留。


惊烽隔旦暮,尘语破岩幽。

避地寓江左,精庐极深幽。


驾言穷胜赏,遂作龙潭游。


暑气敛以退,轻云蔼而浮。

西望宽平倦眼开,风收云翳扫烟埃。


谁能白日卷帘坐,尽看青山排闼来。


合沓断冈如引蔓,盘陀大石不生苔。

山列瑶簪束不齐,过云舒卷树高低。


孟郊李白曾行处,泰华琅琊尽向西。


瘦马自穿幽径去,老莺犹恋落花啼。

长忆东林远法师,三生张野有前期。


经书贝叶翻重译,漏刻莲花礼六时。


长老布金多满地,高僧卓锡自成池。

香台迢递隐中峰,巾舄行寻避世踪。


胜概独将孤鸟狎,幽期还与野僧逢。


薜萝洞口云沾袖,踯躅溪边雨翳钟。

何处陪游胜,龙兴古观时。


诗悬大雅作,殿礼七真仪。


远继周南美,弥旌拱北思。

君到香山寺,探幽莫损神。


且寻风雅主,细看乐天真。

龙山门不远,鹿苑路非遥。


合逐闲身去,何须待客招。


年华残两鬓,筋骨倦长宵。

良辰值暄序,振策遵灵崖。


暗谷既阴閟,崇坡复阳开。


斑斓绝壁峙,䆗窱曾阿颓。

晓踏晴沙江上堤,堤平沙尽草萋萋。


墙头野杏才先发,叶底雏莺自在啼。


问道渔舟通膴水,只应烟火是桃溪。

大仰古禅窟,秀色摩穹苍。


蜿蜒属龙会,半壁开宝坊。


中有寂寞人,宴坐花雨傍。

孟公乘兴出,必造龙山头。


回望默不言,夕阳始还辀。


千年虽悠远,此意故风流。

七泽高秋霜叶红,龙山一望夕阳中。


愁来乘兴时时往,楚老相疑是孟公。

垂杨修竹半藏山,一径纡回暮雨间。


绿满野田看渺渺,白飞岩溜自潺潺。


空村鲐背行歌去,古寺头陀乞食还。

彩阁萦林转,苍崖隔水开。


龛明千像日,波起一滩雷。


绿浅春前草,香馀腊后梅。

林无杂树水无波,长有云霞护薜萝。


池点小荷春意早,庭垂古柏老僧多。


西山不似东山浅,归路思寻别路过。

龙门嶪巀拂云回,鲸浪漰奔动地来。


一片飞泉千仞落,百重迭巘五丁开。


水同瀍涧萦天邑,山接崤函锁帝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