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门前少宾客,阶下多松竹。


秋景下西墙,凉风入东屋。


有琴慵不弄,有书闲不读。

少年去国时,不忍轻出昼。


晚归补省郎,但觉惭列宿。


人岂不自揣,幸矣老云岫。

人生天壤间,出处本异趣。


释耒入市朝,徒失邯郸步。


昔人亦有言,刻足以适屦。

倚墙有锄耰,当户有杼轴。


虽云生产薄,桑麻亦满目。


况承先人教,藏书令汝读。

赋性本刚褊,直欲栖深山。


晚乃稍悔悟,自恨不少宽。


胡越本一家,祸福环无端。

古人处丘园,如彼不嫁女。


终身秉大节,敢恨老环堵。


嗟予晚乃觉,乞骸归卒伍。

夜静我欲歌,四座且勿喧。


尧舜本得道,富贵何足捐。


圣人久不作,学者堕语言。

众星丽长空,惟月最为杰。


峨峨大圜镜,粲粲白玉玦。


穿林散珠玑,入户凛霜雪。

全家寄舴艋,结茅非始谋。


江市得烟蓑,不博千金裘。


道散俗日薄,老聃出衰周。

少从长者游,粗闻圣人道。


日食虽一箪,颇觉颜色好。


辛勤五十年,犹秉后凋操。

造请非所长,一带每懒束。


揖客虽小殊,亦未胜仆仆。


正须驾柴车,归艺东篱菊。

关西又落木,心事复如何。


岁月辞山久,秋霖入夜多。


鸟从井口出,人自洛阳过。

客散高斋晚,东园景象偏。


晴明犹有蝶,凉冷渐无蝉。


藤折霜来子,蜗行雨后涎。

林下无拘束,闲行放性灵。


好时开药灶,高处置琴亭。


更撰居山记,唯寻相鹤经。

菊地才通履,茶房不垒阶。


凭医看蜀药,寄信觅吴鞋。


尽得仙家法,多随道客斋。

每忆旧山居,新教上墨图。


晚花回地种,好酒问人沽。


夜后开朝簿,申前发省符。

醉倚斑藤杖,闲眠瘿木床。


案头行气诀,炉里降真香。


尚俭经营少,居闲意思长。

自知清静好,不要问时豪。


就石安琴枕,穿松压酒槽。


山晴因月甚,诗语入秋高。

闲来松菊地,未省有埃尘。


直去多将药,朝回不访人。


见僧收酒器,迎客换纱巾。

有地唯栽竹,无池亦养鹅。


学书求墨迹,酿酒爱朝和。


古镜铭文浅,神方谜语多。

选得闲坊住,秋来草树肥。


风前卷筒簟,雨里脱荷衣。


野客留方去,山童取药归。

闲堂新扫洒,称是早秋天。


书客多呈帖,琴僧与合弦。


莎台乘晚上,竹院就凉眠。

无事相关性自摅,庭前拾叶等闲书。


青山万里竟不足,好竹数竿凉有馀。


近看老经加澹泊,欲归少室复何如。

松声高似瀑,药熟色如花。


谁道全无病,时犹不在家。


山童舂菽粉,园叟送银瓜。

禅林蝉□落,地燥可生苔。


好句慵收拾,清风作么来。


饼唯餐喜悦,社已得宗雷。

气与非常合,常人争得知。


直须穷到底,始是出家儿。


阁雀衔红粟,邻僧背古碑。

谪居人事慵,幽兴与谁同。


僧到烹秋菌,儿啼索草虫。


扫苔留嫩绿,写叶惜残红。

园林经积雨,晚步思悠哉。


宿鸟头相并,秋瓜顶自开。


药田荒野蔓,屐齿没苍苔。

秋光虽寂澹,幽兴入诗家。


篱暗螀啼菊,园荒蚁上茄。


围棋知日影,理发见霜华。

峰色秋天见,松声静夜闻。


影孤长不出,行道在寒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