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植物之中竹难写,故今虽画无似者。
萧郎下笔独逼真,丹青以来唯一人。


人画竹身肥拥肿,萧画茎瘦节节竦。

夜来北风元自小,何事吹折青琅玕。
数枝洒落高堂上,败叶萧萧烟景寒。


乃是神工妙手欲自试,袭取天巧不作难。

世人见竹不解爱,知君种竹府城内。
此君托根幸得地,种来几时闻已大。


盛暑翛翛丛色寒,闲宵槭槭叶声乾。

沈郎之貌古不妍,满怀清思如涌泉。


手中墨竹风袅袅,坐我一片潇湘天。


贪愁吟鬓洒霜雪,已觉纱帽随风偏。

黄竹生来黄,不烦唤为碧。


与娘作笼具,共夸真金色。

墨竹昉自何人始,辋川石刻今余几。


后来萧悦稍出群,香山侍郎独称美。


洋州太守善写真,长帽先生差可儗。

黄门持此竹,云是温徽笔。
初闻一叶扫风雨,迥出千竿贯霜日。


层沙曲涧开烟湍,高天云影楼榭寒。

王君金华人,画竹夸当代。
此竹乃是钩勒之所为,坐上千人万人爱。


令祖蓝田王右丞,盛唐诗格称其能。

火旗焰焰行高天,迸泉驱汗气如烟。
我来解带虚堂前,满庭苍霭秋飒然,羡君丛竹琼阑边。


能使子奠看不足,娟娟翠袖笼寒玉。

主人好种玉,绕屋森琅玕。
青青不避三冬雪,摵摵能生五月寒。


丛底可宜喧啅雀,枝头犹欲伫鹓鸾。

古墙缭绕连丛竹,野棘枯藤相结束。


上瞀蛛丝下蛇鼠,黑雾荒烟沉绿玉。


我癖还过王子猷,闲来为洗此君羞。

蓟丘墨竹妙天下,海国中州重声价。


事往云流五十年,孙子兵曹更潇洒。


昨来相见浑河东,身骑官马行匆匆。

唐人画竹钩填廓,北宋文苏乃用墨。


此幅金泥写玄绡,觺觺箨龙叹奇绝。


万历到今三百年,作者滩隐今飞仙。

梁王修竹不可识,千秋草合平台迹。
平台主人墨君友,扫出檀栾一千尺。
醉沈淋漓幅素看,枝枝茜翠若可餐。
主人家在苕溪曲,不种奇花种修竹。
客来看竹问何名,主人竹下吞声哭。
自言此竹生质奇,不产终南非嶰谷。
香山仙子孤山癖,爱种梅花向明月。
花香月色两空蒙,更借琅玕点幽碧。
带雨遥分前浦云,当窗漫凿峰头石。
方壶之山倚空势,阴壑长竿动千岁。
壶子衿情海鹤闲,墨华纵写云烟趣。
遂令倍价重南金,怒发扬眉鲜轻与。
唐家画法竹最多,干叶每贵施青螺。
崔徐唐赵杂花鸟,五代变更初李颇。
阎梁诸作皆妙绝,独许苏文成一窠。
君不见坡仙讥俗士,无竹不可医。
又不见卫风美进德,菉竹歌猗猗。
天生嘉植异凡卉,狷士品题号君子。
先生画松得松骨,兴来又为竹写真。
以竹比松似清瘦,逸气盘礡同轮囷。
亭亭立干依傍绝,千枝万叶脉络循。
洞庭张商爱修竹,放笔从衡写千幅。
世上今无玉局翁,胸中自有筼筜谷。
黄金易成金错刀,石室洒洒生秋毫。
歘吸长风落苍莽,空堂仿佛攒清响。
水烟沙雨白日低,修竹翛翛出虚敞。
或为筼筜或筱簜,短者盈尺长及丈。
南山南,北山北,其中有竹人不识。
托根数茎临严霜,虚心愿并幽溪柏。
秋深草木零落尽,此竹亭亭终不易。
昔贤所居雅爱竹,一竿两竿浑不俗。
今见高人爱更多,百竿千竿犹未足。
等闲种得万成林,一望幽森相映绿。
少年日作江南游,大竹小竹青满眼。
菅茅土苴不足惜,樵父编篱渔作断。
蓟丘在昔植汶篁,不信于今此物罕。
名园依水多修竹,琤琤响戛琅玕玉。
此君一日不可无,令人相对捐尘俗。
犹忆春初过学圃,参差竞长纤如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