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独立苍茫醉不归。


日暮天寒,归去来兮。


探梅踏雪几何时。

金陵限南北,形势岂其然。


楚役六千里,陈亡三百年。


江山空幕府,风月自觥船。

青青石上岁寒枝,一寸岩前手自移。


闻道近来高数尺,此身蒲柳故应衰。

霜痕如雨沁东郊,乐岁家家一把茅。


故国丘陵多麦垄,新晴篱落有梅梢。


小山何在应招隐,北岭如今已献嘲。

不寄音书又隔年,因师问讯玉堂仙。


碧油早觉儒为贵,青海应无箭可传。


忆昔丝纶催唤仗,何时沙路听鸣鞭。

逍遥丘壑欲忘年,忽作风蝉蜕骨仙。


钟阜恰从三昧起,灵岩重要一灯传。


极知扫迹终无策,且与临岐快著鞭。

王母桃花此地栽,风霜摇落为谁开。


琳宫玉座同黄土,绛蕊丹跗自绿苔。


度朔烟霞违梦想,武陵云水怨归来。

度朔移来天上种,绛蕊丹跗,王母亲曾弄。
青女素娥为侍从,婵娟独擅三千宠。


回首欢娱谁与共,荒草残烟,冷落秦源洞。

邂逅聊凭法供真,兹山谁谓我非邻。


相追更喜同枝策,得意遥知了斫轮。


幽事要须尘外侣,好诗仍借镜中人。

我居在城府,再至俄二年。


岂无山水心,可奈簿领缠。


今晨偶乘兴,适此宾从贤。

十年在空山,未觉与世殊。


再来抚城郭,始悟非吾庐。


岂不有华屋,旌旗拱王都。

故乡未解识清容,却在金陵阙下逢。


中禁曾分斋钵饭,上方时叩讲筵钟。


一帆细雨迢迢浦,半塔斜阳霭霭峰。

万人拥坐听潮音,宝刹曾迂玉驾临。


佛法晓敷三藏秘,帝恩春及九原深。


钟山坐处花频雨,练浦归时树欲阴。

薄游践初心,寓宿便晚静。


山空秋有声,人寂夜更永。


华鲸催晓色,有客动深省。

佛屋千年古木中,遗民犹有六朝风。


骑驴宰相何人见,试问玄关十八公。

手携北山云,却上西江水。


月明洲渚生,叶落风不起。


虚舟不移棹,寒波钓金鲤。

钟山禅老天骨奇,丛林晏座如孤罴。


诸方宗仰第一义,说法舌作霹雳飞。


年来为众建广厦,胸中结构良峨巍。

竺教流传入中土,以相求之无自可。


达磨西来直指心,拟议之间已蹉过。


皮髓谁分深浅机,祖祢翻贻子孙祸。

北风阻行舟,驾言游蒋山。


相携得良友,谈笑穷跻攀。


松林静杳冥,殿阁罗烟鬟。

今岁游山已恨迟,山中仍喜见辛夷。


簪缨且免全为累,桃李犹堪别作期。


晴后日高偏照灼,晚来风急渐离披。

溪路向还背,前山高复重。


纷披红叶树,间斗白云峰。


尽日慵移棹,何年醉倚松。

落落晨星耆旧稀,奋然一出拯危机。


石头路滑有时到,山顶云深无梦归。


帆叶饱风冲白浪,雪花和露湿缁衣。

山形郁盘陀,石路随直纡。


荫松坐兴长,饮泉百烦除。


忆望江上楼,采翠横晴虚。

远迹都如雁,南行又北回。


老僧犹记得,往岁已曾来。


话遍名山境,烧残黑栎灰。

云阳秀湘南,祖刹隐林峤。


曾出老古锥,今尚有馀貌。


神驹过江来,羁靮不受敲。

亭亭石塔宝公龛,剩喜僧床得对谈。


坎壈词场君亦滞,驱驰世路我何堪。


军书又见纷南北,敌势由来说二三。

当年丞相读书林,谁识更张万事心。


垄上牛羊共回首,插天乔木暮阴阴。

草堂一壑转山腰,杖策无因隐士招。


蕙帐只应容我老,冷猿孤鹤夜寥寥。

北山应见太清年,兴废由来亦偶然。


自我得之还自失,老禅刀尺尚相连。

搔首倚薰风。
一幅画图尘土中。
鹤怨猿惊人去也,潜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