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冯茂烟光连破额,南来两祖对丛林。


曈曈佛日悬双顶,冉冉慈云落片阴。


才说有南终有北,何须无物并无心。

清溪到山尽,飞路盘空小。


红亭与白塔,隐见乔木杪。


中休得小庵,孤绝寄云表。

道场山顶何山麓,上彻云峰下幽谷。


我从山水窟中来,尚爱此山看不足。


陂湖行尽白漫漫,青山忽作龙蛇盘。

整顿衣巾拂净床,一瓶秋水一炉香。


不论烦恼先须去,直到菩提亦拟忘。


朝谒久停收剑佩,宴游渐罢废壶觞。

五夏登坛内殿师,水为心地玉为仪。


正传金粟如来偈,何用钱唐太守诗。


苦海出来应有路,灵山别后可无期。

常修清净去繁华,人识王城长者家。


案上香烟铺贝叶,佛前灯焰透莲花。


持斋已满招闲客,理曲先闻命小娃。

侏优戏场中,一贵复一贱。


心知本自同,所以无欣怨。

江南江北尽云沙,车骑东来风旆斜。


倒影楼台开紫府,得霜篱落剩黄花。


钓溪筑野收多士,航海梯山共一家。

琳宫朝谒早追趋,漏尽铜壶杀点初。


半缕碧云横界月,一规银镜裂成梳。


自拈沉水祈天寿,散作非烟满玉虚。

精祷由来未浃辰,如何嘉澍便遄臻。


诚通幽隐如无间,喜动龙天信有因。


适叹惔焚千亩尽,忽惊滂润一时均。

两山相负为峰麓,流水重重注溪谷。


游人上寻流水源,未觉崎岖病双足。


山深下视云漫漫,径垂石底千屈盘。

麟德燃香请,长安春几回。


夜闲同像寂,昼定为吾开。


讲罢松根老,经浮海水来。

舵楼横笛孤吹,暮云散尽天如水。
人间底事,忽惊飞坠,冰壶千里。
玉树风清,漫披遥卷,与空无际。

緌公昔年住宝坊,龙象蹴踏腾毫芒。


袈裟曾侍玉座旁,万众阛听讲仁王。


弟子如云来四方,朝钟暮鼓鸣高堂。

元龙湖海士,参得石头禅。


卓笔翻千偈,住山今十年。


安心一丘壑,过眼几云烟。

古塔临空宝阁欹,云峰上去路逶迤。


山田获稻僧人出,湖水行舟落叶移。


风静鸟翔施饭石,日斜鱼聚放生池。

长安多贵人,被服萦宝带。


名字垂鼎彝,功勋压嵩岱。


一怀上蔡悲,乐事钟我辈。

风蒲饱朝航,霁色急新涨。


云山绕平湖,水墨澹屏障。


夷犹柂初回,突兀山入望。

闻说寻山屐,闲穿近郭村。


眼明山净绿,心爱水清喧。


幽事付馀日,狂歌终放言。

铁笛横腰,鹤瓢在手,乌巾白袷行吟。
仙踪恍惚,埋玉旧烟林。
多少唐陵汉寝,王孙梦、一样销沈。

一雨催凉,千崖吐秀,万壑争效潺湲。
暂停篮笋,携杖翠微间。
点点龙鳞玉甃,堪怜处、屐齿敲悭。

危阁耸层峦,松涛五月寒。
太湖十万顷,斜浸碧阑干。


杯中映滵汩,槛外腾超忽。

小篮舆踏道场山。
坐里青山,望里青山。
渐看红日欲衔山,湖上青山,湖底青山。

何来双白鹤,口衔双玉案。
翩翾辞委羽,嘹唳度银汉。


青城道士徐佐卿,自言师事浮丘生。

圣明亲选黑衣人,似共名山有宿因。


地上布金多长者,室中传偈总门人。


法身已应诸天相,定力能消万劫尘。

忽惊九日当今日,同在他乡望故乡。


百里山河天尽处,万家城郭水中央。


帷间风动闻灵语,寺里林疏见佛香。

秋殿霜凝当永夕,灵场斋洁方无斁。
高真谆诲昔亲闻,上帝休祯今再觌。


郁葱兮卿云,仙鹤兮不群。

山行龟背路羊肠,伏虎禅师古道场。


老木阴中安御座,白云堆里抚僧床。


勺泉清澈涵秋味,尖塔孤撑界夕阳。

道场山顶千年寺,迥出云林最上层。


师已新闻出世法,我今浑似在家僧。


书迟不到秋风雁,诗苦长县夜雨灯。

我恐前生老法华,退居清淡即僧家。


禅师有道常骑虎,侍者通神自辟蛇。


已负法身来震旦,终抛尘网觅提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