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此生已觉都无事,今岁仍逢大有年。


山寺归来闻好语,野花啼鸟亦欣然。

道人劝饮鸡苏水,童子能煎莺粟汤。


暂借藤床与瓦枕,莫教辜负竹风凉。

十年归梦寄西风,此去真为田舍翁。


剩觅蜀冈新井水,要携乡味过江东。

结根岂殊众,修柯独出林。


孤高不可恃,岁晚霜风侵。

野次小峥嵘,幽篁相倚绿。


阿童三尺棰,御此老觳觫。


石吾甚爱之,勿遣牛砺角。

竹郎庙前多古木,夕阳沉沉山更绿。


何处江村有笛声,声声尽是迎郎曲。

每日临池把墨研,何曾粉黛去争妍。


要知画法通书法,兰竹如同草隶然。

帝子潇湘渚,乘弯袅袅边。


可怜江上竹,犹带古时烟。

禅庭高鸟道,回望极川原。


樵径连峰顶,石泉通竹根。


木深犹积雪,山浅未闻猿。

古木萧森傍水隈,凤凰飞去不飞回。


披烟细看苍莨叶,知是湘君泪湿来。

凌霜傲雪无人问,拂水梢云意自闲。


愿就姮娥借明月,卧看鸾凤舞空山。

竹露无声坠碧柯,小禽相对啄秋莎。


江湖雁鹜肥梁稻,矰缴连天雨雾多。

荷净竹深处。
爱修篁、虚心直节,红莲解舞。
应是碧天新雨霁,消尽人间烦暑。

万里高空,度西风、画出一行飞雁。
三径菊花,东篱露黄开遍。
遥山淡染青螺,爱野色行寻步缓。

纸光墨彩,神韵如生,当日亲写。
慢展遗篇,尚有暗香未化。
重见古精神,恍疑是、瑶池摘下。

结雨竹西若若川,扬州歌吹思当年。


刘郎若向风前唱,梦入青楼事惘然。

□□久让□□□,□□墙低怯浅攻。


白敏居常嘲杜甫,愈谦自说效卢仝。


三千首探骊颔宝,九万里抟鹏背风。

□上翁新授□□,□□字字费精研。


韩婴岂敢为□□,郭象安能□□□。


曾是呕心多警语,或疑枕膝有奇传。

颠米含毫野处名,略安栏槛不施扃。


原田足雨陂塘白,天海无云岛屿青。


邻叟扶犁耕斥卤,行人休树濯清泠。

结庐归卧今尚无,白头寄食犹中都。


移栽自种短墙底,他时此计知何如。

孙郎忽唾寒窗玉,来过当年玉川屋。


更作纵横一尺书,为榜南坡两三竹。

绿遍潇湘外,疏林玉露寒,


凤毛丛劲节,直上尽头竿。

暮嶂远含青,春江带空碧。


细看风前枝,抛书枕萝石。

门外好山青入户,阶前芳草绿侵帘。


山僧应笑游人醉,头上花枝压帽檐。

娟,娟。
斜日,晓烟。
歌嶰谷,泣湘川。

阿猷到处遍寻汝,为许相将保岁寒。


最是潇湘一水外,乍晴乍雨耐人看。

小径初抽碧玉枝,澹烟零雨揔相宜。


知君欲写江湖色,懒向梁王赋夹池。

念尔才名楚望殷,长裾曳罢不胜闲。


曾陪梁苑题修竹,更与淮南赋小山。


云卧暗滋荆玉色,雨余惊露箨龙斑。

幸逃斤斧忧,独抱风霜节。


时有饥禽来,枝头弄明月。

湘竹殊堪制,齐纨且未工。


幸亲芳袖日,尤带旧林风。


掩笑歌筵里,传书卧阁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