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闻说龙兴寺,多年未款扉。


风林发松籁,雨砌长苔衣。


殿古灯光定,房深磬韵微。

丹青久衰工不艺,人物尤难到今世。


每摹市井作公卿,画手悬知是徒隶。


吴生已与不传死,那复典刑留近岁。

剪落青梧枝,㴩湖坐可窥。


雨洗秋山净,林光澹碧滋。


水闲明镜转,云绕画屏移。

忠州三峡内,井邑聚云根。


小市常争米,孤城早闭门。


空看过客泪,莫觅主人恩。

南龙兴寺春晴后,缓步徐吟绕四廊。


老趁风花应不称,闲寻松雪正相当。


吏人引从多乘舆,宾客逢迎少下堂。

中原草草失承平,戍火胡尘到两京。


扈跸老臣身万里,天寒来此听江声。

平日相从乐会文,博枭壶马占朋分。


罚筹多似昆阳矢,酒令严于细柳军。


蔽日雪云犹叆叇,欲晴花气渐氛氲。

予少时,客游金陵,浮屠慧礼者从予游。
予既吏淮南,而慧礼得龙兴佛舍,与其徒日讲其师之说。
尝出而过焉,庳屋数十椽,上破而旁穿,侧出而视后,则榛棘出入,不见垣端。

游之适,大率有二:旷如也,奥如也,如斯而已。
其地之凌阻峭,出幽郁,寥廓悠长,则于旷宜;抵丘垤,伏灌莽,迫遽回合,则于奥宜。
因其旷,虽增以崇台延阁,回环日星,临瞰风雨,不可病其敞也;因其奥,虽增以茂树丛石,穹若洞谷,蓊若林麓,不可病其邃也。

移根自远方,种得在僧房。

六月花新吐,三春叶已长。

抽茎高锡杖,引影到绳床。

朐山压海口,永望开禅宫。


元气远相合,太阳生其中。


豁然万里馀,独为百川雄。

灯引双旌万点红,倾城车马在城东。


使君行乐人人共,倦客安眠夜夜同。


梦想笑谈倾满坐,卧闻歌筦逐春风。

杖藜一过虎溪头,何处僧房是惠休?


云起峰头沈阁影,林疏地底见江流。


烟花日暖犹含雨,鸥鹭春闲欲满洲。


好景同来不同赏,诗篇还为故人留。

郡北最高峰,巉岩绝云路。


朝来上楼望,稍觉得幽趣。


朦胧碧烟里,群岭若相附。

佛寺通南径,僧堂倚北坡。


藤阴迷晚竹,苔滑仰晴莎。


病忆春前别,闲宜雨后过。

风起雷塘陵上尘,雨荒苔院两株春。


楼台有迹皆馀烬,草木无知尚见珍。


博士独能名玉棐,使君还许寿灵椿。

百战蟠根地,双阴净梵居。


凌云枝已密,似蹼叶非疏。


影落邻僧院,风摇上客裾。

双林彼上人,诗兴转相亲。


竹里经声晚,门前山色春。


卷帘苔点净,下箸药苗新。

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臣赵孟頫奉敕撰并书篆。


皇帝即位之元年,有诏:金刚上师胆巴,赐谥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,敕臣孟頫为文并书,刻石大都寺。
五年,真定路龙兴寺僧迭凡八奏。

香刹夜忘归,松青古殿扉。


灯明方丈室,珠系比丘衣。


白日传心静,青莲喻法微。

眼中楼观见应稀,铁凤栖檐势欲飞。


天半宝花飘阁道,月中桂子落僧衣。


高擎玉露仙人掌,上碍银河织女机。

广陵芍药真奇差,名与洛花相上天。


洛花年来品格卑,所在随人趁高价。


接头著处骋新妍,轻去本根无顾藉。

青窗朱户半天开,极目凝神望几回。


晋国颓墉生草树,皇家瑞气在楼台。


千条水入黄河去,万点山从紫塞来。

百丈化城楼,君登最上头。


九霄回栈路,八到视并州。


烟火遗尧庶,山河启圣猷。

台城风物已凄凄,牢落行人邂逅齐。


秉烛相看如梦寐,片帆回首又东西。


依依团扇秋仍好,脉脉青娥恨却低。

江亭感秋至,兰径悲露泫。


粳稻秀晚川,杉松郁晴巘。


嗟予有林壑,兹夕念原衍。

高户列禅房,松门到上方。


像开祇树岭,人施蜀城香。


地遍磷磷石,江移孑孑樯。

佛阁淩空百尺浮,六鳌曾此负神丘。
金身天竺来何日,石塔波罗到几秋。
恒岳烟消通大漠,滹沱风急涌寒流。
缥缈诸天□上头,尘踪无碍到还休。
经春雨洗楞迦净,不夜风翻河汉流。
借鹤便须寻大酉,浮查应未隔沧洲。
野客城西寺,跻攀兴不穷。
扶云石蹬□,泛月酒杯空。
胜景馀方外,名山似剡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