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惨淡风云会,乘时各有人。


力侔分社稷,志屈偃经纶。


复汉留长策,中原仗老臣。

洛阳化为灰,棘生铜驼陌。


讨贼志不成,父老泣陵柏。

吴蜀本唇齿,悲哉乃连兵。


尽锐下三峡,谁使复两京。

猾贼挟至尊,天命矜在己。


岂知高帝业,煌煌汉中起。

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。


势分三足鼎,业复五铢钱。


得相能开国,生儿不象贤。

先主与武侯,相逢云雷际。


感通君臣分,义激鱼水契。


遗庙空萧然,英灵贯千岁。

山郭官闲得烂游,弥年还往话绸缪。


西园剥栗催奴课,东院寻梅劝客留。


笔下修锋千首富,谈间和气两眉浮。

当年仗外揖高标,绣䪌芦鞭宝马骄。


琼苑天香飘合坐,碧城山色照同僚。


思归意决吾张翰,赠别情深子绕朝。

先主姓刘,讳备,字玄德,涿郡涿县人,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。
胜子贞,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,坐酎金失侯,因家焉。
先主祖雄,父弘,世仕州郡。

古庙积烟萝,威灵及物多。


因知曹孟德,争奈此公何。


树古雷痕剥,碑荒篆画讹。

却说章武二年夏六月,东吴陆逊大破蜀兵于猇亭彝陵之地;先主奔回白帝城,赵云引兵据守。
忽马良至,见大军已败,懊悔不及,将孔明之言,奏知先主。
先主叹曰:“朕早听丞相之言,不致今日之败!今有何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乎!”遂传旨就白帝城住扎,将馆驿改为永安宫。

却说章武二年春正月,武威后将军黄忠随先主伐吴;忽闻先主言老将无用,即提刀上马,引亲随五六人,径到彝陵营中。
吴班与张南、冯习接入,问曰:“老将军此来,有何事故?”忠曰:“吾自长沙跟天子到今,多负勤劳。
今虽七旬有余,尚食肉十斤,臂开二石之弓,能乘千里之马,未足为老。

却说章武元年秋八月,先主起大军至夔关,驾屯白帝城。
前队军马已出川口。
近臣奏曰:“吴使诸葛瑾至。

却说先主欲起兵东征,赵云谏曰:“国贼乃曹操,非孙权也。
今曹丕篡汉,神人共怒。
陛下可早图关中,屯兵渭河上流,以讨凶逆,则关东义士,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;若舍魏以伐吴,兵势一交,岂能骤解。

鲸鬣翻腾四海波,始将天意用干戈。


尽驱神鬼随鞭策,全罩英雄入网罗。


提剑尚残吴郡国,垂衣犹欠魏山河。

忆昔南阳顾草庐,便乘雷电捧乘舆。


酌量诸夏须平取,期刻群雄待遍锄。


南面未能成帝业,西陵那忍送宫车。

曹公奸黠世无双,玄德雄才肯见容。


谁把荆州资霸业,一朝云雨起蛟龙。

豫州军败信途穷,徐庶推能荐卧龙。


不是卑词三访谒,谁令玄德主巴邛。

三国英雄,未许曹瞒共杯席。
怅古台落木,神鸦聚散,秋风衰草,残碑荒寂。
千古苔痕碧。

扶义风云急,投难岁月长。
犹怀置嗣子,岂要负刘璋。
讨贼吾谁逊,违天有并亡。
先主君臣并材杰,天倾炎汉苦须扶。
曹瞒力尽才分国,葛亮谋成竟托孤。
道路只今通陇蜀,山河无复限荆吴。
一军南北几扶伤,长坂安行气已王。
豪杰尽思为汉用,江山初不假吴强。
两朝元老心虽壮,再世中兴事可常。
合散扶倾老益坚,荒祠重过为悽然。
君臣洒落知无恨,庸蜀崎岖亦可怜。
一县山阳尧故事,三年章武魏长编。
吴魏有兵窥社稷,荆襄无地著英雄。
将军识得人中杰,自把旌旄起卧龙。
驱车出郊坰,涉溪上青岑。
峰头野寺不足到,先主祠堂犹可寻。
祠堂之前流水长,翠屏重叠摇清光。
武侯翊汉嗣,始欲大神器。
天命固有常,云雷极屯否。
流星坠武帐,万卒摧锐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