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岁在永和,癸丑暮春,修禊兰亭。
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,清流湍激,映带山阴。
曲水流觞,群贤毕至,是日风和天气清。

长廊睥睨来者谁,出门解后渠得知。
不言使者求遗书,只言浴茧当及时。
从容与语益款洽,论到翰墨尤瑰奇。

橹枝讴轧出烟津,醉倚船篷岸幅巾。


禹穴探书惭旧学,涂山执玉记前身。


云低野泽号新雁,露湿芳洲老白蘋。

兰亭绝胜擅吾州,病起身闲得纵游。


曲水流觞千古胜,小山丛桂一年秋。


酒酣起舞风前袖,兴尽回桡月下舟。

绝湖上兰亭,不过一炊顷。


湖废缭堤行,往返常毕景。


犹有古寺钟,迢迢下重岭。

箭箙弓韬小猎回,壮心自笑未低摧。


前身家近盘阊路,曾看吴王射雉来。

陌上行歌日正长,吴蚕捉绩麦登场。


兰亭酒美逢人醉,花坞茶新满市香。

兰亭步口水如天,茶市纷纷趁雨前。


乌笠游僧云际去,白衣醉叟道傍眠。

湖上青山古会稽,断云漠漠雨凄凄。


篮舆晚过偏门市,满路春泥闻竹鸡。

亚字桥亭面面风,六人同坐树阴中。


松交归路如留客,石碍流杯故恼公。


山色最怜秦望绿,野花只作晋时红。

南朝千载有斯人,拈出兰亭花草春。


俯仰之间已陈迹,至今此纸尚如新。

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
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。
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,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。

三春启群品,寄畅在所因。


仰望碧天际,俯磐绿水滨。


寥朗无崖观,寓目理自陈。

相与欣佳节,率尔同褰裳。


薄云罗阳景,微风翼轻航。


醇醑陶丹府,兀若游羲唐。

东晋风流安在哉,烟岚漠漠山崔嵬。
衰兰无苗土花盛,长松落雪孤猿哀。


满地红阳似无主,春风不独黄鹂语。

山阴茧纸见者希,辨才传之于永师。


行年八十手不释,栖之梁上鬼莫窥。


虬须天子欲得之,威以祸福僧诡辞。

在晋永和,癸丑暮春,初作兰亭会。
集众贤,临峻岭崇山,有茂林修竹流水。
畅幽情,纵无管弦丝竹,一觞一咏佳天气。

茂林修竹旧相传,千古残碑野草湮。


碧水曾闻王谢语,青山不异永和年。


叶飞锡杖峰前路,樵指流觞涧底泉。

长堤高柳带平沙,无处春来不酒家。


野外光风偏拂马,市门残帖解开花。


新觞曲引诸溪水,旧寺岩垂几树茶。

命驾皆千里,流觞复九回。


马嘶不出谷,鸟影屡横杯。


分水邻封客,双珠明月来。

事去空千载,何曾有若人。


只应烟树里,便是永和春。

刘郎无物可萦心,沉迷蠹缣与断简。


求新不获狂时发,自谓下取且谩眼。


猗嗟斯人今实鲜,我欲从之官有限。

老来浑不爱春游,来对兰亭烂熳秋。


亭下水非当日曲,山前竹似旧时修。


二三客子因怀古,八百馀年续胜流。

神奇变化莫若龙,屈蟠可藏螺壳中。


一声霹雳起头角,金鳞万丈横苍空。


右军禊帖不盈咫,善临摹者子赵子。

细看僧字永和碑,谁见山阴落笔时。


想像捧心□□□,□间几本话西施。

倾城国色著胭脂,红字兰亭又出奇。


比换鹅书更姿媚,一杯卯酒醉西施。

一千年想永和会,十九之传贞观摹。


此本中原今第一,真成一字一骊珠。

子云可拟易论无,颇似兰亭细字模。


始信圣经非小艺,不羞依样画葫芦。

大唐天子绐孤僧,转瞬人间几废兴。


一幅永和故茧纸,入昭陵又出昭陵。

十六回更癸丑春,兰亭临本尚如新。


学书良易人难学,聊喜他乡见似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