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直视无前气吐虹,五湖三岛在胸中。


相逢莫怪不相揖,只见山僧不见公。

尚有残红已可悲,更忧回首只空枝。


莫嗟身世浑无事,睡过春风作恶时。

幕天无日地无尘,百紫千红占得春。


野草自花还自落,落时还有惜花人。

上钟山,下钟山,两钟尔大何处悬。
沧波作杵天作簴,悬在江湖都会间。


蜀江西来一万里,章江南来会于此。

夜横霜竹梦游仙,晓到馀干月满川。


山绕楼台欲无地,水环洲渚更连天。


明霞一抹朱弦直,芳草分垂绿绶鲜。

砚如刳蟆腹如月,又若剖瓢萌强发。


镌题天宝年造之,刺氏李元传自越。


刳蟆剖瓢我莫分,称载作年初辩君。

田家繁杏压枝红,远胜桃夭与李秾。


何事偏宜闲处植,无端复向别时逢。


林间暂系黄金勒,花下聊飞码碯钟。

花几许,已报八分催。
却问主人何处去,且容老子个中来。
花外主人回。

远望生愁陟降劳,峥嵘窣堵据金鳌。


今朝身到南山下,渐近元来总不高。

香中有至清,桐花最为佳。


世人不知赏,但数榆与槐。


微之昔独夜,清阴倚高斋。

赤松游南海,手实贻萧郎。
自云温山种,鸾凤所庇藏。
峭茜双乔柯,矫若龙双翔。
何意开轩名半野,身存魏阙思江湖。
斜侵瓜圃通花药,稍傍薇垣近竹梧。
千里秋风催斫鲙,九霄晨露浥飞凫。
杨梅溪上柳初黄,荆竹冈头日正长。
独木小舟轻似纸,一尊促席稳于床。
树从坡去无人识,水出山来带药香。
艳阳初破琼姬睡,依稀沁园轶事。
绣幄围鸳,箫台驻凤,隔断香红尘世。
繁华梦里。
墙头昨夜春风颠,醉著接䍦花下眠。
东方欲曙忘晨飧,应门何客来翩翩。
城东郭君履欲穿,手持三百青铜钱。
斗畔危梯百尺悬,岧峣飞观矗层烟。
长淮蜃起朱阑外,大泽龙吟碧槛前。
抱瑟湘灵时自舞,吹箫秦女欲谁怜。
积翠中天势欲翔,分明台殿到扶桑。
云霞上下飞丹壁,日月东西抱画梁。
座里黄河千舶聚,毫端沧海一杯长。
雅宜山低一拳石,气压华嵩千丈碧。
不论城市与林丘,爱山例是诗人癖。
寒泉修竹苍崖底,青山解与高人语。
庭树蒙茏新雨后。
藓径双鸳瘦。
纨扇惹飞花,纵使飘残,犹近君怀袖。
地炉煤火夜如年,旋作南窗映月眠。
谁种庭中数竿竹,一时弄影到窗前。
南园旧竹困支离,移过墙阴雨更宜。
落落出群看两个,萧萧交翠待千枝。
荒苔古石清闲地,细草虚庭隐士诗。
花接门园记洛川,明农堂畔识丰年。
自量拾级身犹健,共约楼居意欲仙。
倚槛聊舒千里目,举头应侧万人肩。
大佛岭尽小石来,黑崖削铁悬崔嵬。
泉翻松根六月雪,雨老石路千年苔。
我行忽落青天外,白云四望茫如海。
闻道江梅发,同来谷口寻。
霜横千嶂静,雪压一溪深。
冷月斜枝挂,寒烟瘦影侵。
今日南楼独上时,西风无复片云飞。
天连江水去不尽,云傍远山闲自归。
鹦鹉巧言终掇祸,麒麟高举亦知几。
秋深木落草阑珊,遥望皖公独掩关。
莫道高人能遁世,世间元亦有灊山。
赫日晓林起瘴烟,小亭风景独萧然。
门前剥啄须轻手,窗下幽人正醉眠。
老去逢春倍感时,兴来聊复对芳菲。
月明更觉花枝好,风动还惊雪片飞。
一笑休辞今夕醉,四并须信古来稀。
髯龙飞空去云急,雨翁蹋云挽龙入。
猩啼鹤怨凝春愁,三十六峰黛鬟湿。
紫阳照空天夜明,栖烟采玉唐宣平。
万山回合湘江远,玉几金屏对层巘。
五老天青白鹤秋,九疑云闇苍梧晚。
山崖如画绕孤城,落叶凉风野寺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