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有客赏芳丛,移根自幽谷。


为怀山中趣,爱此岩下绿。


晓露秋晖浮,清阴药栏曲。

遥怜天上桂华孤,月中何不种两株。


唐人此句真绝唱,后来诗人半语无。


向来何夕秋风起,吹脱广寒双桂子。

君家构屋积玉堆,两种天香手自栽。


清影一帘秋澹荡,任渠艳冶斗春开。

古道寂还寂,真风微更微。


不因来杖履,终拟掩柴扉。


闲身乘化往,冷眼见花飞。

丛桂枝高古洞门,远风吹叶叶归根。


祖庭频到长为客,往事空惭未报恩。


病骨依灯嫌有影,瘦藤卓月了无痕。

震旦只林秋近晚,双桂花开方烂熳。


阎浮变作荆棘丛,双桂清阴遍洞中。


洞中主人谁氏子,今古蟠根千岁李。

一见愚关便不疑,受恩深处少人知。


何妨得座披衣后,正好观山玩水时。


法社颓纲凭振起,祖庭虚席莫归迟。

囊中剩有钱,频买渡江船。


共载孟门叟,遥冲古渡烟。


溪回松影直,林静鸟声圆。

耿耿难忘为阿谁,却防一息不相知。


雪霜到处欺双鬓,粥饭今年减半匙。


月出便寻高枕地,日斜不是苦吟时。

浮阶春水漫苔衣,滞雨连旬不启扉。


桂洞老人劳见讯,华林穷子未曾归。


琴高岂用全抄谱,棋罢还当更息机。

独立红尘外,低垂白发新。


松高云里影,僧老佛边身。


出处输前辈,蹉跎愧好春。

江城朝放棹,冲破沧浪烟。


辍棹入林去,春风相后先。


焚香煨芋火,拾菜种花田。

先人植双桂,馨德满吾庐。


不老儿孙长,联芳合似渠。

物理无枯底有荣,一双玉树倚修楹。


长如拱璧天球在,元共交梨火枣生。


卜筑地连盘谷胜,赋归人占小山清。

展墓归来春水浮,桥头望月正如钩。
桥成未用问谁住,意远应同逐水流。
天外雁凫何足许,人间鹿豕可仝游。
杨郎庭前双桂树,我一见之消百忧。
亭亭车盖立清昼,瑟瑟雾雨含清秋。
东偏一株极偃蹇,苔藓半面青相樛。
双桂团栾对两楹,碧云无数共生成。
郤生片玉曾驰誉,窦氏五枝俱向荣。
奕叶至今传世泽,灵根既老际文明。
堂前双桂树,堂上双樽酒。
太湖一曲住者谁,淮南秋色落君手。
使君潇洒豪且贤,东方千骑何翩翩。
亭亭老桂翠连拳,秀对书轩过百年。
清影转时随兔魄,好花开处散龙涎。
栽培欲奈风霜久,长养应承雨露偏。
美人出南国,文采并娴都。
风云一朝会,联步起天衢。
伯也空冀北,叔兮照三吴。
昨夜秋衾梦亦香,梦余回味旧林塘,琐窗双桂入思量。
烟养灵蕤珠错落,风摇腴叶翠琳琅,何知尘世有浓霜。
君家庭前双桂枝,翠芳金粟枝离离。
尘世岂同凡木比,云间自有天香吹。
人言此种蟾宫得,曾映清光满仙陌。
少年曾折广寒枝,今荷林宗远送遗。
万斛天香生老圃,两株月影照清池。
竹松有约应同秀,桃李无言只自嗤。
畴昔栽双桂,于今四七秋。
紫趺香冉冉,金蕊色浮浮。
标致殊他桂,风流最蓐收。
淮南丛桂天下无,张侯堂前生两株。
清阴尝栖白顾兔,樛枝并立青珊瑚。
侯也生儿有如此,丹凤之雏骥之子。
庙前双桂树,柯叶恒蓊蓊。
不知何王世,司徒嵇氏冢。
女郎井中死,灵怪相唝恐。
月姊亲移入庆门,广寒今是并肩人。
分他蟾窟雌雄种,作我萤窗南北邻。
傲窦虽悭三树玉,比诜翻剩一枝春。
排云直上叫天门,路入蟾宫不问人。
缥缈飞梯高著步,广寒有殿四无邻。
天香飘泛非凡境,仙桂栽培今几春。
君家轩前双桂株,何年移植来庭隅。
深丛劲干互盘错,凌云欲碍西飞乌。
秋高木落万山瘦,不与凡卉同凋枯。
故园双桂树初成,将比吾家两弟兄。
封植敢忘先子志,急难谁念此时情。
山浓山淡皆秋色,人笑人歌共月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