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吾庐不独贮妻儿,自觉年侵身力衰。


眼下营求容足地,心中准拟挂冠时。


新昌小院松当户,履道幽居竹绕池。

吾庐虽小亦佳哉,新作柴门斸绿苔。


拄杖每阑归鹤入,钓船时带夕阳来。


墟烟隔水霏霏合,篱菊凌霜续续开。

吾庐镜湖上,傍水开云扃。


秋浅叶未丹,日落山更青。


孤鹤从西来,长鸣掠沙汀。

绕舍皆茂林,万数栖鸟雀。


诘旦辄争鸣,未暝纷已泊。


清阴交欲暗,丹实熟可啄。

清言亹亹岸纶巾,久矣吾游无若人。


自怪梦中来往熟,抱琴携酒过西邻。

西邻好友工谈笑,每见明知是梦中。


樽酒不空书满架,何时真得与君同。

天雨萧萧滞茅屋,冷猿秋雁不胜悲。


床床屋漏无乾处,独立苍茫自咏诗。

片云头上黑,淅淅野风秋。


室妇叹鸣鹳,分为两地愁。

檐雨乱淋幔,风悲兰杜秋。


相看更促膝,人老自多愁。

吾庐虽小粗容身,且免轻为僦舍人。


大有世人无屋住,向人檐下索温存。

吾亦爱吾庐,吾庐似野居。


性随天共淡,身与世俱疏。


遍地长芳草,满床堆乱书。

昨日北风如箭疾,城南一燎三百室。


城西片瓦不复存,今日风高火仍急。


池鱼已作沸鼎焦,槁木那容飞鸟集。

颠风尽日恶,顽云吹不开。
行人对面不相识,千岭万岭沉风霾。


不知谁纵一炬火,坐遣万屋成飞灰。

吾庐幽似野人家,时倚南轩玩物华。
亦有君臣槐腹蚁,也能鼓吹沼中蛙。
邻翁来送新篘酒,堂吏求抄旧草麻。
季子礼,既倦于游,南极琼海,北抵燕,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,曰:“此真吾庐矣!”名曰吾庐。
庐于翠微址最高,群山宫之,平畴崇田,参错其下,目之所周,大约数十里,故视勺庭为胜焉。
于是高下其径,折而三之。
狂飙驱雨倏东西。
波涛山与齐。
花幡无力任花飞。
吾庐清溪中,年久半倾圯。
圯者不复问,存者还欲倚。
老梅共横斜,撑拒临流水。
桑梓依依历草茅,故园应为长蟏蛸。
望穷北渚湘兰种,拣尽南枝越鸟巢。
淮海岂同公路浦,辋川新有孟城坳。
阴阴处士庐,寂寂闭门居。
颇安颜氏子,敬谢陶胡奴。
可使龙作鱼,不使马为驹。
五峰之山环吾庐,五峰之水清溜渠。
山水可乐情可娱,五亩之宅奠厥居。
清湖列嶂开坐隅,白沙峨峨烟岫铺。
小池浅浅落红堆,犹有荼蘼可酒杯。
种树十年堪共待,扣门一笑胜频来。
楸枰坐久沾危露,纨扇晴嬉堕脆梅。
闭门春色深深许,日暖紫绵生雾雨。
主人惯看不常来,过客暂游那忍去。
短梢未许隔墙知,落片暗随流水度。
高人出处本堂堂,怡养天和兆吉祥。
茂草一丛蒋诩径,奇书万卷郑玄乡。
新春黄鸟方砭耳,旧梦红羊总断肠。
履上金台惬北游,目空凡界又奚求。
檠灯蓟北芦鸿梦,儿女江南稻蟹秋。
棘地荆天军国威,去思来慕部民讴。
读书得闲论前人,胜是当年老史臣。
种菜特标高节抱,樗蒲闲试小经纶。
行文韩愈多豪气,绘影陶潜认后身。
蓉城东望代钟英,尖秀龙砂山脉清。
七叶名儒古循吏,八驺大宪旧门生。
归田而后完诗稿,阅世已深淡宦情。
水阁春阴重,池花夕气初。
少焉新月上,媚以淡烟疏。
苔色缘阶静,竹风吹洒如。
解组归来瞬岁馀,宜兰城北寄吾庐。
时邀明月为知己,幸有清风不弃余。
朋辈喜逢今日面,闲中补读少年书。
吾庐虽小亦佳哉,镇日人稀径自苔。
山鸟声依风色入,庭花影共月光来。
笔床茶灶随钱办,药圃瓜畦逐岁开。
万壑吾庐外,萧然一布衣。
家贫亲老易,地僻客来稀。
开卷前贤过,穷居世事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