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完廪捐阶未可知,孟轲深信亦还疑。


岳翁方且为天子,女婿如何弟杀之。

孟子不肯比伊尹,仲尼方可期文王。


圣贤自得固厚重,庸俗始以已较量。


微生喜以佞面诋,臧氏恶非礼所当。

放豚无迹竞西奔,着意追求孰用功。


惟必操存能主敬,依然不离这腔中。

圣心仁义相为一,行动无非个里来。


已自不思并不勉,曷尝着意为安排。

列国分争几百年,人心天命不其然。


俗儒概执春秋义,何忍斯民久倒悬。

骨肉真情出不期,捐阶盖井我何知。


风埃满目闲来往,天性曾无一点疵。

天下最强惟理义,英雄颠倒莫能为。


依依一缕人心在,天命于斯自不违。

神知不在见知闻,气化流行一本存。


轲后谁言无复有,遗歌依旧起龙门。

善得于心皆实有,本根植立已无亏。


美而且大并神圣,熟后工夫出不期。

心体自然安用养,多因迷欲易成昏。


但能寡欲无私累,本体清明理自存。

山径之行才不用,依然茅■是荆榛。


人心顷刻无容放,稍或遗忘欲遂生。

真精二者合而凝,形气中涵太极真。


道即是身身即道,从来道外本无身。

道之所贵通全体,何暇区区旋较量。


惟是纲维无所作,千条万目自分张。

仁体虽然无不爱,当知贵贱与疏亲。


诚心应物宁容伪,天性由来一本真。

善教惟迎欲发机,神方启沃妙乎时。


沛然化境无留滞,弄月吟风自不知。

理苟非形何以具,有形有象即其郛。


非能尽性充乎体,空守人间血肉躯。

井深九仞已劳功,未及于泉等是空。


学问垂成还自弃,有为何异不为同。

事理纷纷千万亿,岂容执一以为中。


圣贤心术无偏倚,只在能权识变通。

己私净尽复何为,触处逢原与理随。


心广体胖无所累,浩然之气未尝亏。

皇天赋予各成形,万理兼该备自身。


所谓天民非有别,能全所赋以为人。

孩提亲长根天性,尧舜由来共一初。

情欲既趋天者灭,反疑性恶复何如。

德既能明效自充,黎民皞皞变时雍。


神功妙用浑无迹,只在纯而不已中。

耻字在人为甚大,根心羞恶不容无。


所存所失分岐路,为蹠为尧遂两途。

一性之中兼万善,人人无欠亦无馀。


倍蓰什伯相为远,性分之原岂有殊。

穷理知天所性全,存而顺事没而安。


保全是理无容失,所受于天或可还。

心体能存无走作,油然义理自中生。


更无物欲相攻伐,萌檗欣欣竞向荣。

心具良知所性根,若非穷理亦能昏。


心须物格无馀蕴,藩蔽开除本体存。

路向平夷多折轴,或因危阻遂安全。


吉凶岂必皆由命,畏玩之中各有天。

尧舜巍巍道极隆,岂徒行止疾徐中。


事亲敬长根天性,愚智由来一本同。

虽然仁道系心根,熟处工夫在所存。

惟是日新常不息,取之左右自逢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