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何郎小妓歌喉好,严老呼为一串珠。


海味腥咸损声气,听看犹得断肠无。

平阳音乐随都尉,留滞三年在浙东。


吴越声邪无法用,莫教偷入管弦中。

有花有酒有笙歌,其奈难逢亲故何。


近海饶风春足雨,白须太守闷时多。

丰年满路笑歌声,蚕麦俱收谷价平。


村步有船衔尾泊,江桥无柱架空横。


海东估客初登岸,云北山僧远入城。

使君幕府开东部,名高海曲人知慕。


舣船谈笑政即成,洗涤山川作嘉趣。


平泉浩荡银河注,想见明星弄机杼。

大历才臣有此州,昆云今驾鹿轓游。


从来所至邦人喜,真复能分圣主忧。


千里封疆何足治,一时名迹故应留。

明州城郭画中传,尚记西亭一舣船。


投老心情非复昔,当时山水故依然。

罢起郎官草,初封刺史符。


城边楼枕海,郭里树侵湖。


郡政傍连楚,朝恩独借吴。

一别姑苏江上台,绿波碧草恨悠哉。


忽然两袖珠玑满,割取三吴风月来。

南海人从东海归,新诗到日恰梅时。


撚梅细比新诗看,未必梅花瘦似诗。

碧海翻词笔,清霜逼谊风。


不应盛名下,未著玉堂中。


剩欲公留此,其如帝望公。

满听除书好,明州胜吉州。


又为邦伯去,政坐治声优。


过阙端能遇,居中定作留。

四征惟是欠东征,行李如今忽四明。


海接三韩诸岛近,江分七堰两潮平。


拟将宽大来宣诏,先趁清和去劝耕。

书生灯窗困毛锥,说着刀剑何时持。
忽闻殷殷金鼓震,惊起块坐筋骸衰。


国朝右武重秋狝,列郡敢不张其威。

沅水连湘水,千波万浪中。


知郎未得去,惭愧石尤风。

应幕海边郡,秋风千里归。


随潮吴榜驶,转浦楚山微。


野橘霜前熟,江螯露下肥。

横桥通废岛,华宇出荒榛。


风日逢知已,湖山得主人。


使君如独乐,众庶必深颦。

久困天官调,东南亦第如。


客篙新溜急,春树杂花馀。

惜别飞觞各斗干,吴江枫落未成寒。


惟怜十月山阴道,不共王家子敬看。

两儿头角渐嶙峋,三载东风绛帐春。


白虎倘逢明主问,可能忘得授经人。

风物清佳浣客愁,不知何事忆明州。


轻舠泛尽东湖色,应向娄江问旧游。

儿童剧戏甬东天,小别侵寻二十年。


海岸楼台青嶂外,人家箫鼓白鸥边。


哀容愁问州民事,胜概欣逢太守贤。

日莫千花出汉园,秋深万水入湘沅。


干戈喜见黄尘息,勋业愁看白发繁。


西域瑶琨常北贡,南天星斗似中原。

离亭向水开,时候复蒸梅。


霹雳灯烛灭,蒹葭风雨来。


京关虽共语,海峤不同回。

四明开奥壤,三秀发灵芝。


如盖殊形耸,无根瑞气滋。


晨敷台岭异,日茂下房奇。

当年玉殿校群材,名占枢垣北斗魁。


曾入翰林批凤尾,每瞻云气想蓬莱。


前驱候吏千军肃,遥望天门九扇开。

紫泥初出大明宫,端为朝廷知弱翁。


平地便开丞相府,乌台先跨玉花骢。


一时治行无前辈,共喜君王记自公。

小春才过气纡徐,门外旌麾正塞途。


剩喜二天临制阃,却来三径访耆儒。


酒浮沆瀣杯中液,茗瀹枪旗碗面腴。

山水东鄞本自佳,使星临照愈光华。


甘棠美荫逾千里,画角仁声度万家。


正喜泉香浮竹叶,更看杯影浸梅花。

捷于风雨过乔枝,乍锁名园亦自疑。


几万里来都是恨,第三声后最堪悲。


月沉夜涧魂先去,露滴春梢泪对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