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虎头盘绶贵垂绅,青组名郎领郡频。


画鹢千艘随下濑,听鸡五鼓送行人。


楚波漾楫萍如日,淮月开舲蚌有津。

天于生子厚,禀予独艰哉。


超凌骤拔擢,过盛辄伤摧。


苦其危虑心,常使鸣声哀。

零陵香草满郊坰,丹穴雏飞入翠屏。


孝若归来成画赞,孟阳别后有山铭。


兰陔旧地花才结,桂树新枝色更青。

自余为僇人,居是州,恒惴慄。
其隙也,则施施而行,漫漫而游。
日与其徒上高山,入深林,穷回溪,幽泉怪石,无远不到。

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,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佩环,心乐之。
伐竹取道,下见小潭,水尤清冽。
全石以为底,近岸,卷石底以出,为坻,为屿,为嵁,为岩。

江之浒图,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日步。
永州北郭有步,曰铁炉步。
余乘舟来,居九年,往来求其所以为铁炉者,无有。

将为穹谷峭岩渊池于郊邑之中,则必辇山石,沟涧壑,淩绝峰阻,疲极人力,乃可以有为也。
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,咸无得焉。
逸其人,因其地,全其天,昔之所难,今于是乎在。

游之适,大率有二:旷如也,奥如也,如斯而已。
其地之凌阻峭,出幽郁,寥廓悠长,则于旷宜;抵丘垤,伏灌莽,迫遽回合,则于奥宜。
因其旷,虽增以崇台延阁,回环日星,临瞰风雨,不可病其敞也;因其奥,虽增以茂树丛石,穹若洞谷,蓊若林麓,不可病其邃也。

自西山道口径北,逾黄茅岭而下,有二道:其一西出,寻之无所得;其一少北而东,不过四十丈,土断而川分,有积石横当其垠。
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,其旁出堡坞,有若门焉。
窥之正黑,投以小石,洞然有水声,其响之激越,良久乃已。

石渠之事既穷,上由桥西北,下土山之阴,民又桥焉。
其水之大,倍石渠三之一。
亘石为底,达于两涯。

自渴西南行,不能百步,得石渠,民桥其上。
有泉幽幽然,其鸣乍大乍细。
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,其长可十许步。

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,山水之可取者五,莫若钴鉧潭。
由溪口而西陆行,可取者八九,莫若西山。
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,可取者三,莫若袁家渴。

得西山后八日,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,又得钴鉧潭。
西二十五步,当湍而浚者为鱼梁。
梁之上有丘焉,生竹树。

钴鉧潭在西山西。
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,抵山石,屈折东流;其颠委势峻,荡击益暴,啮其涯,故旁广而中深,毕至石乃止。
流沫成轮,然后徐行,其清而平者且十亩馀,有树环焉,有泉悬焉。

茅亭夜集俯万竹,初月未光让高烛。


主人酒令来无穷,恍然堕我醉乡中。


草间蛙声忽三两,似笑吾人悭酒量。

恋恋庭闱竟北征,槐花唤我试诸生。


了知归近犹看堠,更有愁来即入城。


愚水端能勤入梦,崳峰何得懒相迎。

忽报故人至,知从何许来。


满怀俱玉雪,半语不尘埃。


聚散千江月,悲驩一酒杯。

老眼春风两泪倾,穗帷樽俎异平生。


可惊人与琴俱绝,但见肴晞酒复清。


相合水边传美政,飞来峰下启佳城。

尘隔斗牛三月馀,德音再与万方初。


又蒙天地宽今岁,且扫轩窗读我书。


自古安危关政事,随时忧喜到樵渔。

五侯轩盖行何疾,零陵太守登车日。


零陵太守泪盈巾,此日长安方欲春。


虎符龙节照岐路,何苦愁为江海人。

犬吠空山响,林深一径存。


隔云寻板屋,渡水到柴门。


日昼风烟静,花明草树繁。

畏向潇湘行,不入洞庭去。


鞍马踏关山,衣裘冒霜露。


零陵三千里,楚俗未改故。

天地磨今古,贤愚为埃尘。


草树易变改,山川无故新。


眷言零陵守,白发驾朱轮。

万石崔嵬,二水涟漪。
此江山、天下之奇。
太平气象,百姓熙熙。

太守能延客,兹堂为我开。


清池照窗户,列嶂带楼台。


剔藓观题字,披榛欲访梅。

潇碧湘蓝水至清,临流日日濯吾缨。


九峰雪溜添春涨,一片香零出晓晴。


花发有时来士女,月明何处降皇英。

二妃愁思满零陵,竹上啼痕总不冰。


青鸟未陪梧野葬,文鱼空向洞庭乘。

三湘清绝是潇湘,南接苍梧九水长。


此地重华知最爱,故教埋玉九疑阳。

石气阴才雾,岚霏暖欲霞。


憩床腥畏虎,饮涧毒防蛇。


红叶秋崖树,青萝晚洞花。

随风身不定,今夜在苍梧。


客泪有时有,猿声无处无。


潮添瘴海阔,烟拂粤山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