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君不见獬豸不识字,高柱削铁坚,白简孰辨贤不贤?


又不见鵔鸃偏尚武,高屋压虎肩,五兵不理长酣眠。


铁崖老狂者,强项如董宣。
小巾制子夏,正要江东传。

沧楼诗招箫史凤,莲艇或踏琴高鱼。


卷尽芙蓉秋万顷,瀛洲信有玉人居。

君泛脂江我泛娄,沙棠小桨木兰舟。


醉吹铁笛珠帘底,端为风流刺史留。

锦城灯又歇。
南飞鹤,过了苏门一月。
岷峨此高节。

幽谷花寒瘦影焭,东风偏为发鲜荣。


腰身楚楚孙荆玉,口齿泠泠郭语琼。


合德性醇能事姊,延年技贱愧称兄。

孙郎卧省正当年,曾奏嘉谋玉扆边。


事契且论龙虎榜,行藏休问孝廉船。


从军脱略矜横槊,御魅迁流喜执鞭。

天涯杯酒强追欢,白发光阴转首闲。


独夜梦魂千里月,暮年心事数重山。


回肠都为愁将断,行脚犹疑债未还。

草草杯盘兴不妨,一年一度送春忙。


我无酒量难投社,君有诗情合擅场。


衣锦堂前冠盖贵,落花径里绮罗香。

□寇将军力自宣,幕中议论可回天。


气吞骄虏鞭先著,威定并门檄罢传。


正恐一隅防饮酒,休从百尺笑求田。

斫取爨中烬,被弦成五音。


为君弹一曲,举世少知心。


满载孤云去,言观大海深。

高挂蒲帆出大通,抱琴扫石就松风。


携将六月薰风去,散入三春雨露中。


望气君应追柱下,救时人尽识姚崇。

世路成胶柱,我心如转环。


腰包无一物,脚板有千山。


独鹤归来晚,片云飞去闲。

古道寂还寂,真风微更微。


不因来杖履,终拟掩柴扉。


闲身乘化往,冷眼见花飞。

吾志在山水,君心无去来。


重来秋未晚,相对菊初开。


人写荷锄影,僧闲带月回。

芒鞋踏破岭头云,水石留题字字新。


遂有文殊来过夏,始知无著是家人。


天花夜静侵衣满,山雨朝晴振锡频。

烟波回首人微茫,归路何如归兴长。


两地云山无主客,半年风日各炎凉。


方池旧闻花添影,圆牖重开月借光。

何事行藏偏落后,却缘筋力不如前。


虚堂久别从生草,旧社重开又种莲。


爱石谱将云里岫,引泉流出水中天。

昨日别东林,客来烟雨深。


主人不可见,谁见主人心。


独鹤云中语,枯桐弦外音。

晚年惟善病,高卧当登临。


近得偷安法,无心事苦吟。


嗒然吾丧我,慨独古成今。

翘首归猿洞,怀人水一方。


鸟啼诵经处,花落读书堂。


密约知难践,久要宁敢忘。

坚谢名山请,翛然逸兴高。


息肩弛重担,闭户补方袍。


抚景身先老,看云首重搔。

渐与烟霞密,都忘城市疏。


浮生寄云水,一宿即蘧庐。


似有安身地,还同借宅居。

别去情何限,今来意倍亲。


隔江须我友,大地更无人。


白首嗟岐路,青云据要津。

过眼秋光又一年,西风吹倒半池莲。


老夫怕见青铜镜,稚子争收白玉钱。


愁似坚城攻未破,诗逢大敌战谁先。

囊中剩有钱,频买渡江船。


共载孟门叟,遥冲古渡烟。


溪回松影直,林静鸟声圆。

漫学恢谐笑陆沉,青山不负故人心。

曾无伯乐谁增价,或有钟期可铸金。

雪曲难寻巴里和,霜痕肯放鬓华侵。

爱此池上屋,无人也自佳。


出门刚半日,落叶满空阶。


过客留新句,归僧及午斋。

曾留丽句在丹霞,词客登临羡作家。


一去篮舆谁继轨,重来粉壁见笼纱。


程门剩有齐腰雪,潘县添栽满眼花。

一别红尘便不如,出门往往避轩车。


故山未返春先入,老景无多岁又除。


鹿性似嫌莎草短,莺声无柰柳条疏。

拟向青山作老樵,晚投孤寺宿松寮。


遥知地主曾悬榻,难别林僧为过桥。


拾得偶来劳见讯,八公能隐不须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