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谁能知散木,封植亦无心。


岁月如视荫,栖迟还息阴。


宦情移柳在,诗兴爱棠深。

轼每读《诗》至《鸱鸮》,读《书》至《君奭》,常窃悲周公之不遇。


及观《史》,见孔子厄于陈、蔡之间,而弦歌之声不绝,颜渊、仲由之徒,相与问答。


夫子曰:「‘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。

夜半群动息,有风生树端。


飒然飘我衣,起坐为长叹。


苦暑君勿厌,初凉君勿欢。

端溪琢出缺月样,蕲州织成双水纹。


呼儿置枕展方簟,赤日正午天无云。


黄琉璃光绿玉润,莹净冷滑无埃尘。

大弦声迟小弦促,十岁娇儿弹啄木。
啄木不啄新生枝,惟啄槎牙枯树腹。


花繁蔽日锁空园,树老参天杳深谷。

青嵩碧洛曾游地,墨绶铜章忽在身。


拥马尚多畿甸雪,随衣无复禁城尘。


古来学问须行己,此去风流定慰人。

鬓发年来日向衰,相宽不用强裁诗。


壮心付与东流去,霜蟹何妨左手持。


花发黄鹂巧言语,池开杨柳斗腰肢。

金山寺僧作咸豉,南徐别乘马不肥。


大梁贵人与年少,红泥罂盎鸟归飞。


我今老病寡肉食,广文先生分遗微。

晓陌行车过,交相叹且惊。


荀龙闻一蜕,穆骏失全鸣。


不复中书直,空馀左史成。

昨时宾晏地,今见穗纬遮。


栖室那因鵩,从杯不为蛇。


曾无越人术,意起汉臣嗟。

算数曾无据,仁人亦莫闻。


很愚多至老,兰桂苦先焚。


不竟千秋恨,还如万里分。

使虏尝专对,江湖谪几年。


始看还近侍,遽此隔重泉。


沃酒酒空满,托词词谩传。

平生交友泪,又哭寝门前。


鲁叟不言命,楚人空问天。


月沉沧海底,星陨太微边。

桃花夭红竹净绿,春风相间连溪谷。


花留蜂蝶竹有禽,三月江南看不足。


徐熙下笔能逼真,茧素画成才六幅。

绿橘似甘来太学,大梨如水出咸阳。


莫将多少为轻重,试擘霜包几瓣香。

也持黄菊蕊,时望白衣人。


苜蓿从来厌,茱萸却乍亲。


护霜云不散,吹帽客何贫。

良辰酒所独持杯,目极南云首重回。


荣路久嗟冠一免,经筵贪爱㰅三摧。


多年道胜胸中战,即席人推客右才。

本自悲凉葆发多,何缘末至滥中阿。


马肝不食非论味,狗曲犹轻枉为歌。


旧学空疏缘病废,壮情牢落伴年过。

圆海崇遗教,中陵育茂材。


雾从仙市合,风向舞雩来。


宝篆侔东壁,儒篇访曲台。

故人相语笑家丘,华发盈簪此滞留。


无限风光轻过眼,迩来春色试回头。


名园秀木丛幽境,紫府真仙熟旧游。

论兵自负纵横略,献赋端从迟暮年。


筐箧成书莫知数,田园生计独无钱。


郎官列宿为时贵,博士三科不待迁。

横经童子一趋隅,拥彗门人为扫除。


迟暮不知稽古力,正怜桑户欲捐书。

空林多风霜霰零,啄木朝饥悲长鸣。
口虽能呼心不平,谁弹琵琶象其声。


雌雄切直相丁嘤,欲飞未飞皆有情。

老境从远事事慵,却寻幽刹寄年丰。


本无虚舍能回暑,赖有疏篁可致风。


臭腐固尝忘物化,箪瓢宁复较天穷。

照月槐影碎,吹风柏声繁。


悠悠此时心,可乐不可言。

风随月明来,终夜共清白。


先生静无语,独看庭前柏。


冠带褫客衣,诗书倦尘迹。

是身如芭蕉,况复身外名。


至人本无心,肯为宠辱惊。

日隐天北角,月飞海东头。


清晖到堂除,转觉夜气幽。


睥睨天地间,无物奚为忧。

末学知归宇,先生有典刑。


家贫甘半菽,身后只群经。


尊俎言犹在,琼瑰梦已灵。

故老复谁在,此邦嗟至今。


文章千古事,忠孝一生心。


客散门庭寂,尘留几杖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