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郡守轻诗客,乡人薄钓翁。


解怜徐处士,唯有李郎中。

秋半吴天霁,清凝万里光。


水声侵笑语,岚翠扑衣裳。


远树疑罗帐,孤云认粉囊。

州在钓台边,溪山实可怜。


有家皆掩映,无处不潺湲。


好树鸣幽鸟,晴楼入野烟。

玉人紫绶相辉映,却要霜须一两茎。


其奈无成空老去,每临明镜若为情。

重父必重母,正邦必正家。


一心回主意,十口向天涯。


铜虎恩犹厚,鲈鱼味复佳。

手把铜章望海云,夫人江上泣罗裙。


严滩一点舟中月,万里烟波也梦君。

南归犹谪宦,独上子陵滩。


江树临洲晚,沙禽对水寒。


山开斜照在,石浅乱流难。

诗曰:


海上髡囚号宝光,解将左道恣猖狂。


从来邪法难归正,到底浮基易灭亡。


吴用良谋真妙算,花荣神箭世无双。

每嗟相逢少,常苦离别多。


行行复壮壮,往往起悲歌。


古来易水上,义士有荆轲。

青山峡里桐庐郡,七里滩头太守船。


云雾未开藏宿鸟,坡原将近见烧田。


养茶摘蕊新春后,种橘收包小雪前。

涉淮淮水浅,溯溪溪水迟。


君到桐庐日,正值采茶时。


试问严陵迹,今复有谁知。

舟轻不畏险,逆上子陵滩。


七里峡天翠,千里云木寒。


古祠鸣野鸟,乱石激春湍。

清潭吐明月,杳杳及吾庐。


流彩满怀袖,托情非鸟鱼。


朝因南涧雨,暮入北畦锄。

唱第千人俊,从军十部贤。


鸡翘迂赐绶,鹢首赴归船。


别思瑶华岸,怀乡玉脍天。

才子南看多远情,闲舟荡漾任春行。


新安江色长如此,何似新安太守清。

为是仙才登望处,风光便似武陵春。


闲花半落犹迷蝶,白鸟双飞不避人。


树影兴馀侵枕簟,荷香坐久着衣巾。

颜巷萧条知命后,膺门感激受恩初。


却容鹤发还蜗舍,犹梦渔竿从隼旟。


新定暮云吞故国,会稽春草入贫居。

昔著政声闻国外,今留儒术化江东。


青云旧路归仙掖,白凤新词入圣聪。


弦管未知银烛晓,旌旗已侍锦帆风。

上德由来合动天,旌旗到日是丰年。


群书已熟无人似,五字研成举世传。


莫道政声同宇宙,须知紫气满山川。

岂知平地似天台,朱户深沈别径开。


曳响露蝉穿树去,斜行沙鸟向池来。


窗中早月当琴榻,墙上秋山入酒杯。

曙后月华犹冷湿,自知坐卧逼天宫。


晨鸡未暇鸣山底,早日先来照屋东。


人世驱驰方丈内,海波摇动一杯中。

郡斋秋尽一江横,频命郎官地更清。


星月去随新诏动,旌旗遥映故山明。


诗寻片石依依晚,帆挂孤云杳杳轻。

有士当今重,忘情自古稀。


独开青嶂路,闲掩白云扉。


石累千层险,泉分一带微。

重禄轻身日,清资近故乡。


因知送君后,转自惜年芳。


远水分林影,层峰起鸟行。

归心常共知,归路不相随。


彼此无依倚,东西又别离。


山花含雨湿,江树近潮欹。

青山复渌水,想入富春西。


夹岸清猿去,中流白日低。


美兼华省出,荣共故乡齐。

上嗣位六载,吾宗刺桐川。


余来拜旌戟,诏下之明年。


是时春三月,绕郭花蝉联。

苍崖中断一溪来,迤逦人家向水开。


尽日烟云迎旆去,满泷铙吹引船回。


虚斋昼梦鸣禽下,别坞春游画角催。

君在桐庐何处住,草堂应与戴家邻。


初归山犬翻惊主,久别江鸥却避人。


终日欲为相逐计,临岐空羡独行身。

一水连银汉,千山拥古城。
客乘清夜息,舟倚碧溪横。
皓月危峰影,清风细浪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