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白雪通身洁,丹砂傅顶红。


赠余有深意,志义与闲通。

力绵恩重老难任,箧有龙绡橐有金。


犹记席前曾见问,安知泽畔自行吟。


吾闻正始声初吐,子有元和脚可寻。

章子捐书洒扫忙,华轩乃肯过草堂。


知闻敢望回并赐,文献难徵夏与商。


会有神医为刮膜,岂无邻女肯分光。

幪以衣冠类孙叔,被之蓑笠即玄真。


未知这汉为谁子,如客他乡喜故人。


皓白相看双鬓秃,丹青偏写两眉颦。

物我乖离果孰亲,色空捏合本非真。


金狨马上惭穷相,玉镜台中识幻人。


南北宗禅皆具眼,东西施貌各含颦。

搔白发翁疑是假,对青铜镜认为真。


影形本合成同体,梦觉俄分作二人。


欢至不期开口笑,愁来相对捧心颦。

品题经二紫薇公,携袖中诗访老农。


远祖似曾为藏史,前身莫便是淳风。


自怜槁木灰生意,绝怕菱花照丑容。

牛屋方将同扣角,渔矶亦拟共披蓑。


即今耆旧多凋谢,从古文章要琢磨。


一老少曾闻正始,六人五已相元和。

衡门忽有满堂宾,皆诧瞿聃抱送麟。


懒作柳边退朝客,宁为花下弄孙人。


小年置膝尤钟爱,晚岁含饴当食珍。

丛林老宿川无准,不钓纤鳞钓大鱼。


抱佛脚多同学者,得吾髓有几人欤。


难呼兜率谈宗旨,且问狐山乞绪馀。

行世安能保不刊,自怜敝帚笑傍观。


熏香未可疏班马,抓痒无过看杜韩。


雷挟六丁来取易,天教两鸟不鸣难。

不敢匆匆看,晴窗几绝编。


参它少陵髓,饶得弈秋先。


友愿低头拜,师曾枕膝传。

春事尚未始,春山得畅游。


有人邀我饮,况在溪东头。


修竹萧萧响,梅花落其洲。

少年因病离天仗,乞得归家自养身。


买断竹溪无别主,散分泉水与新邻。


山头鹿下长惊犬,池面鱼行不怕人。

十年郢里追陪后,百二秦关保障中。


分陜古时惟召伯,三城今旦有张公。


云霓疏自忧天切,鸿雁诗偏悯旱工。

出门怀清旷,入舟苦炎炽。


皇天从人欲,飞雨飒然至。


风吹波上寒,凄其感秋气。

君方还邑里,我复离家园。


交臂仍相识,伤心孰与论。


过桥闻访寺,带雨共归村。

四海尽王臣,多君历苦辛。


绳桥独往路,雪岭几时春。


哭子余枯眼,休官一病身。

质朴古风存,家连水竹村。


旧蒙公子爱,兼得里人尊。


客至频倾酿,闲时自灌园。

共识王孙贵,吾知长者贤。


逢人多话旧,爱我竟忘年。


对饮频辞酒,相思却放船。

百不如人万事休,白头独欠识荆州。


相逢不觅封侯印,但问君王乞一丘。

十载风霜敝黑裘,悠悠身世逐浮鸥。


东陵老去瓜田熟,敢向人间说故侯。

千古双台一钓竿,台前阅尽过关船。


公来满载西湖水,清似山头十九泉。

十年江浙说明公,节钺青冥山万重。


春住钱塘还有脚,新年移得到千峰。

望入南云无去鸿,凭谁持饷一瓶空。


诗来万里燕台下,寺在三山冶县东。


戏瓦空中惟见水,挂幡窗外自摇风。

峰北峰南法界中,杖藜来往夕阳钟。


时过花洞逢游鹿,夜咒珠台放钓龙。


七字诗才清似水,三生骨相古于松。

当春弄杯盏,花落恨纷纷。


重来日复几,飞叶满秋云。


寒流下雁影,古戍噪鸦群。

竹外溪边沙石幽,欲招诗客赋临流。


万竿深锁藏书屋,百丈清潭绕橘州。


千里水烟渔唱晚,一堂风月暮云收。

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,见其所蓄,自绝徼海外,奇花石无所不致,而所不能致者惟竹。
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,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,或千钱买一石、百钱买一花,不自惜。
然有竹据其间,或芟而去焉,曰:“毋以是占我花石地。

暂握铜章去,花封未寂寥。


囊琴辞上国,岸帻望中朝。


赋就湘潭竹,书传霅水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