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家在钱塘身在苏,扊扅消息近来疏。


极知薪水无钱买,且遣长须送乘壶。

诗宗已上少陵坛,笔法仍抽逸少关。


真迹总归天上去,独留奏草在人间。

【其一】


一代才豪仰大贤,天公位置却天然。


文章草草皆千古,仕宦匆匆祇十年。


暂借玉堂留姓氏,便依勾漏作神仙。

两眉轩然,意像无寄。


而服如此,又不离世。


鉴中壁上,处处皆是。

我窗三尺馀,可以阅晦明。


北省虽巨丽,无此风竹声。


不著散花女,而况使鬼兄。

旧日采莲羞半面,至今回首匆匆。
梦穿斜日水云红。
痴心犹独自,等待郑公风。

名都十万户,拥貂者为谁。


一二达官外,絮纩或无之。


南雪压瘴疠,此事不可迟。

尺一南来更唤归,见排同列事多歧。


犹贤轻背山陵去,齿豁头童待圣时。

莫郑边隅并老师,郘亭勤校重残遗。


咸同诗格微迁变,可是皈依次祖诗。

三宗虚谷主西江,律髓精华每卷藏。


珍集为君单管得,故应换骨检神方。

深吸西江得我师,二陈郁郁各嵚崎。


玉成古有寒无价,行意今馀笔可持。


乱世峥嵘元不负,多才潦倒便能奇。

开卷久逾亲,晚交惟二陈。


待分一滴水,已负百年身。


谏果存回味,寒花发古春。

建旗凛大将,负弩纷前驱。


除此两不能,锄荷则有馀。


满畦老菘韭,贫犹未饥虚。

早应词科称玉堂,出临大邑见文章。


流传政牍吴歈里,得助诗才蒋阜旁。


官罢买田如好畤,身亡起冢在桐乡。

文集珍传一世间,兼闻海外戴舟还。


千篇少孺常随事,九百《虞初》更解颜。


灶下媪通情委曲,砚旁奴爱句斑斑。

馆阁江湖并盛名,胸苞今古手持衡。


当关报客无朝暮,下笔嘘枯有性情。


群辈角巾从郭泰,公侯小巷候君卿。

半世秦淮作水嬉,沙棠舟送玉箫迟。


锦镫耽宴韩熙载,红粉惊狂杜牧之。


点缀江山成绮丽,风流冠盖竞攀追。

君臣密勿绍兴中,文物依稀贞观风。


三幅奏篇存雅制,诸家题字总名公。


已闻玉匣人间见,空想银钩天上工。

白面青巾拉马随,数程情义自相依。


而翁高士髻年契,不受人间爵禄縻。

马鞭虽长不及腹,山林朝市两角逐。
华堂谁挂元吉獐,坐使朱门变林谷。
龙章凤姿自有种,山野头颅未为辱。
慕公名字读公诗,海内人人望见迟。
青眼独来幽阁里,缟衣无奈浣妆时。
蓬门昨夜文星照,嘉客先期喜鹊知。
风流人物总能文,洗我榛芜久离群。
意气扫除投老障,浩歌惊起住山云。
风迎小队春三月,天与湖庄景十分。
胸中元自有江山,故向巴丘见一斑。
明月清风收拾尽,简斋诗遂满人间。
君年未四十,齿牙惊摇动。
我少君十年,情亦同汹汹。
初觉断腭{齿巨},继焉头颧重。
世事年来已饱更,百年今夕两分平。
窗间蜡炬偎人暖,瓶里梅花照眼明。
瓦屋三间聊足喜,鬓霜千丈总堪惊。
莫莫休休兴已阑,满头尘土更弹冠。
雁从北到传书易,淮界中流遣恨难。
篷底吟哦诗有味,胸中磊磈酒无欢。
行书满纸遗君文,可见闺门敬若宾。
应与少文能协趣,定因元亮遂忘贫。
简斋以诗冠两都,鹤山以文擅江东。
兹溪僻在万山底,辽绝安能来两公。
或撞天关忤九虎,或走穷海随六龙。
卓哉全归子,离尘返冥极。
却观人世间,千载犹一息。
赠言在吾耳,风规良可则。
淮阴权奇士,髀肉老始消。
长眉已雪色,頩颜尚红潮。
朋游三数公,于焉共逍遥。